节点文献
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启蒙文化的关键时期。而儿童文学本身就承载与反映了优秀文化,能促进小学语文的学习和儿童的文化认知。因此,提升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儿童文学素养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简单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升儿童文学素养,期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素养;教师素养提升
一、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
首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提升其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综合素养”是教师提升自我与促进教学的一贯要求,而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是大部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和缺乏的素养。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课外读物建议列举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据新课标编写的教科书收纳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这意味着语文教师原有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相关作品。掌握儿童文学知识只是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都要过硬,才能更好启迪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提升儿童文学素养也是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必然选择。儿童文学是语文学科重要的凭借,叶老曾说:“小学生是作为儿童群体存在的,那么语文课本中最符合他们生命特征的便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为课程资源有诸多益处: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能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儿童文学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更易传递知识和情感;儿童文学属于文学教育,“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就是指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的教育意义。”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文学魅力、传授其包含的文学知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都有赖于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语文教育本身就强调文学性与教育性相互渗透,而在基础教育中为了优化儿童文学这一课程资源,更好启迪学生和提高教学时效,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儿童文学素养已成一个趋势。
二、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原则
(一)实践与理论并重。
理论生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为理论发展提供工具。这在儿童文学领域同样试用,教师对儿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应当同等重视,以保证其儿童文学素养得到切实提升。儿童文学的理论,涉及儿童文学的定义、特征等,通过研究归纳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儿童文学的实践涉及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作品创作等,以经验总结的方式,成为探求儿童文学本质的认识工具。
儿童文学包含理论性与实践性,因而教师既要学习儿童文学相关理论,读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理论书籍,又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实际作品教学等。学习理论和积极实践,才能有效地将儿童文学融入语文教学。
(二)个人与群体共进。
个人离不开集体,同样在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里,教师既根据自我特点选择提升方式,又在教师群体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从个体独立性角度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挤时间去教学反思;应当拥有独立把握课堂节奏的权利;应当有适当的提升机会等。群体层面上,教师群体会在共同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交流、切磋。作为个体教师,只有融入教师群体,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和提升自我。因此,教师的个人学习和群体影响共进。儿童文学素养的习得,与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努力息息相关;同时教师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素养在群体积极影响下能更快提升。
三、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儿童文学有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和审美标准,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研究和指导价值。儿童文学在教材的比重不断增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参与学校定期开设的与儿童文学相关的课程或定期培训,不放过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若学校提供的相关课程太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如阅读儿童文学理论相关书籍,参加网上学习课程等,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知识结构模式,要在不断学习中建立与先进的教育观相联系的新的儿章文学观,并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这些都是教师教育职业上的需要。
(二)儿童文学的阅读与鉴赏。
儿童文学素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水平,而这些知识与能力,与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及积累息息相关。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语文教师阅读的缺乏已较为普遍,这是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改进的。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大量经典后的基础上鉴赏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作品的艺术形象,感悟其内涵和意义,并激起對美好情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在儿童文学作品书目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参照课标的建议,结合自己阅读喜好,从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进行阅读与鉴赏。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紧密联系,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凭借,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童文学阅读的点灯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素养;教师素养提升
一、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
首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提升其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综合素养”是教师提升自我与促进教学的一贯要求,而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是大部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和缺乏的素养。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课外读物建议列举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据新课标编写的教科书收纳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这意味着语文教师原有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相关作品。掌握儿童文学知识只是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都要过硬,才能更好启迪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提升儿童文学素养也是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必然选择。儿童文学是语文学科重要的凭借,叶老曾说:“小学生是作为儿童群体存在的,那么语文课本中最符合他们生命特征的便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为课程资源有诸多益处: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能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儿童文学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更易传递知识和情感;儿童文学属于文学教育,“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就是指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的教育意义。”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文学魅力、传授其包含的文学知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都有赖于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语文教育本身就强调文学性与教育性相互渗透,而在基础教育中为了优化儿童文学这一课程资源,更好启迪学生和提高教学时效,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儿童文学素养已成一个趋势。
二、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原则
(一)实践与理论并重。
理论生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为理论发展提供工具。这在儿童文学领域同样试用,教师对儿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应当同等重视,以保证其儿童文学素养得到切实提升。儿童文学的理论,涉及儿童文学的定义、特征等,通过研究归纳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儿童文学的实践涉及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作品创作等,以经验总结的方式,成为探求儿童文学本质的认识工具。
儿童文学包含理论性与实践性,因而教师既要学习儿童文学相关理论,读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理论书籍,又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实际作品教学等。学习理论和积极实践,才能有效地将儿童文学融入语文教学。
(二)个人与群体共进。
个人离不开集体,同样在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里,教师既根据自我特点选择提升方式,又在教师群体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从个体独立性角度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挤时间去教学反思;应当拥有独立把握课堂节奏的权利;应当有适当的提升机会等。群体层面上,教师群体会在共同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交流、切磋。作为个体教师,只有融入教师群体,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和提升自我。因此,教师的个人学习和群体影响共进。儿童文学素养的习得,与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努力息息相关;同时教师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素养在群体积极影响下能更快提升。
三、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儿童文学有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和审美标准,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研究和指导价值。儿童文学在教材的比重不断增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参与学校定期开设的与儿童文学相关的课程或定期培训,不放过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若学校提供的相关课程太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如阅读儿童文学理论相关书籍,参加网上学习课程等,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知识结构模式,要在不断学习中建立与先进的教育观相联系的新的儿章文学观,并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这些都是教师教育职业上的需要。
(二)儿童文学的阅读与鉴赏。
儿童文学素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水平,而这些知识与能力,与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及积累息息相关。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语文教师阅读的缺乏已较为普遍,这是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改进的。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大量经典后的基础上鉴赏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作品的艺术形象,感悟其内涵和意义,并激起對美好情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在儿童文学作品书目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参照课标的建议,结合自己阅读喜好,从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进行阅读与鉴赏。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紧密联系,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凭借,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童文学阅读的点灯人。
- 【发布时间】2019/2/20 9:00:21
- 【点击频次】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