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覃玉算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以趣引路,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学生发现规律,引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训练学生正确推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思维能力;调动;训练;促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求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任,学生只有学会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受用终身。同时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小学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以趣引路,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拼图游戏”一课中,兰老师让学生把多个同样的长方体、正方形、圆、三角形等拼成不同的物体,学生兴趣盎然拼得津津乐道,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了飞机、汽车、大象、坦克、海豚、大熊猫等十几种不同的模型,体验了数学的应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自主性。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家指出形象思维有“透视”作用,与抽象思维互补、共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信息来源。在教学时,注意化抽象为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三角板、五角星、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中抽象出角。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化抽象为直观,再由直观抽象出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三、训练学生发现规律,引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复习课》中余老师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举例说明并讲明道理后,余老师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高,很快说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余老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训练学生正确推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已的计算过程、解题思路、操作推理过程等,有意识地帮助潜质生,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促进思维发展。例如,覃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正确推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同时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五、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数学思维能力等不均衡,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韦老师出题目:44-16,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想出口算的方法,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生1:先把16拆成10加6,先用44-10等于34,再用34-6等于28。生2:先把16拆成10加6,先用44-6等于38,再用38-10等于28。生3.:先把44拆成20+24,先用24-16等于8,再用20+8等于28。生4.:先把44拆成20+24,先用20-16等于4,再用24+4等于28。生5:先把44拆成46-2,先用46-16等于30,因为被减数多看了2,要把2减出来,就是30-2等于28……教学效果很棒!可见,设计发散式问题,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发展学生智力。
  六、运用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专家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动手实践中学生思维才得到发展。例如:在《练习课》中,罗老师出了一组数据说:“谁先发现表中的秘密?”一生说:“我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大”。另一生说:“我发现,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时,宽短的长方形的周长长”。听到这,我给该生极高的评价,并请大家拿出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验证刚才的发现。一生说:“我发现了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相等”,另一生马上喊:“不对!”“单位不同不可以相比!”,我马上请大家再次操作学具,用36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正方形,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看结果怎样?验证“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相等!”这话对吗?经过实践后学生得出不可能相等的结论,可见,运用操作让学生亲历实践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获取知识才牢固。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等,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学得轻松,学生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论》
  • 【发布时间】2019/2/20 9:02:57
  • 【点击频次】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