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作者】 吴金兰 张尚琼

【机构】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物教学;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讲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第一节课开始时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对于第一堂课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一堂课,应是一块敲开知识大门的砖。那样即使原本是对这门学科有偏见的学生也自然而然会被你牵到身边,吸引住了他。例如我在讲第一堂课《绪论》时,我就问同学,我国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2004年印度洋的海啸,以及2005至今的禽流感知道吗,了解吗,体会到了吗。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就知道这门学科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我让他们讨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缺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五大危机。然后,我总结生态学中是如何在解决这些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生物科学在新世纪巨大的发展潜能,灿烂的发展前景,如脑科学、光合作用等,明确“生物科学将是21世纪领先学科之一”。最后要求学生,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高中生,必须认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既增加了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变难为易,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知识的学习时,利用教材中的整个图解进行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学生在理解时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该过程分解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能轻松地掌握这两阶段发生的变化,最后再将这两个阶段进行组合,使学生认识到两个阶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再如:关于渗透作用原理的教学时,通过演示实验以及静态图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但很难认清其中的原理。为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其中奥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学生通过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积极思考并讨论,最终认识到: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了。
  三、合理组织学生活动
  生物教学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提升综合素质。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学生亲身体验。亲身体验就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学习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耳、目、手、脑等都“活动起来”。例如: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过去我常用板画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进行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在一位小朋友的做剪纸手工中我得到启示:把手工制作应用于教学。结果证明效果很好。通过手工制作教学、学生上台演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又使学生将课本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实物获得了形象感知并能准确、牢固地掌握。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采用同样的办法,也很轻松地突破了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这一难点,DNA的变化规律、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问题解决中寻找快乐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中,教师将氯化铁和新鲜猪肝分别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结果显示,加猪肝的试管里迅速冒出大量气泡,而加氯化铁的试管中气泡冒出的速度较慢。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除了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种材料作为实验材料。如用广口瓶、新鲜树叶、碳酸钠等研究植物呼吸作用条件;用花盆中的一株植物茎研究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用不同颜色废塑料片研究DNA结构或DNA复制过程等,这些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既揭示了生命活动本质,还可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今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题、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这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首先,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知识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①通过生活实际、生产实例设置情境。②通过故事、成语、俗语、谜语设置情境。③通过实验、野外考察设置情境等等。其次,设计问题。能否设计好的问题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它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实现创新的条件。如:①具有趣味和魅力,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向学生的智力挑战。②各种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做出回答。③解决它往往伴有个人或小组的教学活动。好的问题不一定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一个很简单或人们生活中相当熟悉的问题。再次,自主探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的条件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做到不讲和少讲,②鼓励学生大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必要时可以从观念和方法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策略和模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入口。③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④在进行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最后,合作交流、形成共识。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构建知识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 【发布时间】2019/2/20 9:41:55
  • 【点击频次】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