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高效课堂教学

 

【作者】 马晓霞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改革历程简要回顾: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教育教学这篇新中国的土地是蛮荒的。教学人才的匮乏,学生入学比例极少。促使当时我的教学只能大本分程度上的照搬照抄前苏联老大哥的理论,没有实现意义上的“拿来主义”。俗称“填鸭式”教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加主导,具有觉的权威性.
  “文革”期间,教育教学和生产劳动充分的相结合了。贫下中农进驻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人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儿。“大鸣大放大字报”。教育教学陷入迷茫混乱的泥潭.
  粉碎“四人帮”,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教育走进了春天。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进行了“学生形成性学习”理论的探索和改革。之后便产生了至今还影响至深的素质教育理论。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新课程改革铺天盖地,席卷大江南北。
  可是我们今天收获了什么?很多教师都像失明的大雁不知道自己的教学之路将飞向何方。其实,就像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天空中虽然没有鸟的痕迹,但是鸟已经飞过。还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只是在鸟飞过的时候没有经意的去留意,去观察,去记录。教学史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沉淀了多么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中不乏形式各异,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模式。
  就本人所学,所感悟,所思考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浅显探索,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生发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之风之目的。
  从一节40分钟阅读课教学规划出宏观的三个阶段:明确目标任务;品读探究,展示收获;延伸练笔,紧扣学校教学灵魂。
  第一阶段: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
  1.课前汇报,形式多样。师生同唱一首歌儿,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由课间的自由,轻松,愉快,喧闹拉近课堂。根据高低不同年级学生特质,展示内容纷呈的汇报:复述收集的新闻事件,讲故事,背诵古诗词,朗诵自己创作的作文片段等等。
  2.师生回顾,毋庸赘述。简明扼要,导入新课。阅读课课堂教学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常识,文章大概内容已经有了初步并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进行的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所以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3.展示目标,明确任务。把学生引入课文分析的领地,让他们带着使命感渐入课堂教学佳境。展示目标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地因条件制宜。投影仪,触摸屏幕。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我们的小黑板,图画纸甚至旧报纸均可利用。例如:东方红小学四年级教师杨然枝同志所进行的《触摸春天》一课阅读教学的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划出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盲女孩儿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两个目标告诉了孩子们什么信息呢?那就是要孩子们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发现并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把由此萌发的思想感情和文中的主人公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4.自学品读提示,授之以渔。例如:上文中的这位杨老师展示给学生的阅读提示:
  (1)勾画出盲女孩儿安静感受春天美好的句子,有感情的品读。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盲女孩儿安静感受春天的美好写具体的。
  (3)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这三点提示教给孩子们自由品读课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蕴含其中的主题情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减少时间,提高效率,破解难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依然围绕学校教学的灵魂。
  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研析课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新欢的语段,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相互交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围绕阅读提示进行品读研讨,形成相互补充的见解。把这些对问题的分析记录在课文语段中的空白处或者课堂笔记上。
  2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分析课文语段的精妙之处。各小组把自己对喜欢的语段合作探究的成果由代表向师生展示汇报,小组其他成员给以必要的补充,师生认真倾听,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更完美的意见,老师把握全局,或肯定,或补充,或纠正,或启发。
  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整体班级的大的合作探究学习体系。各个小组把自己对喜欢的语段探究分析成果分别展现给其他同学,这种整体合作学习模式把一篇较为复杂的课文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课堂气氛庄严热烈。每个学生都在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开动大脑机器,都在认真的去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教师恰当的把握时间,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题,特别是写作技巧,为课堂教学下一个目标任务建立起很好的铺垫。
  第三阶段:紧扣课文主题和写作特点,延伸小练笔
  积累写作素材,锤炼作文技巧。
  例如:东方红小学五年级姜天鹏老师在《将相和》一课第二课时的第三阶段是这样布置小练笔的:
  1.描写负荆请罪的情景。
  2.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悟。
  3.评说廉颇,蔺相如。
  不难看出,三个练笔题目紧扣课文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字数上没有限制。也许有的同志会认为就写那么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可是大家仔细想想,如果每节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都能坚持这样,一年下来,五年呢?会是多么丰硕的收获,能够积累多么厚重的文学底蕴啊。学生写完之后进行展示,师生点评。
  最后,教师扣紧本课主题,升华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塑造人生价值观念。
  我们教育者在谈到教学法的时候,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此就认为本没有什么教学法,何必深究。其实不然。“无定法”绝不是没有教学法。只是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适用于任何课堂教学的教学法。如果只捧着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套取所有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再教育论里这样说:“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特点而具有灵活性并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在此,仅就语文讲读课课教学模式做以浅要探索。如果我们能够把语文初读课,作文教学课,数学课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探索,形成比较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作为理论支撑,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作为教师的工作灵魂,相信我们小学教育事业会有个前所未有的飞跃。
  • 【发布时间】2019/2/20 9:50:56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