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何彦玲

【机构】 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在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却起步艰难。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宽,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希望能找到适合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程,更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在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却起步艰难,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宽,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结合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方法。
  一、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做一些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谈话交流,多渠道多角度的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了解他们读过什么书,喜欢读什么书,了解哪些学生爱读书,哪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等问题。农村的学生读的书是少的可怜的,最多的作文选,那也是他们为写作为而读的。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很有用,我会清楚地知道在我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怎样因材施教,怎样激发个人的阅读兴趣。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农村从教20年的长期观察,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有积极的心理表现出来:
  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是比较强烈的。只要没有顾忌,他们也能积极的问起来。只是比小学阶段要谨慎一些,理智一些。
  他们希望有真实的探究阅读过程。只要问题是自己发现的,材料是自己找到的,观点是自己得出的,他们就有一种成就感。但如果问题是老师透露的,材料是老师指点的,结论是老师暗示的,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他们爱把自己的发现、见解、顺利或走弯路的探究过程说给别人听,有了不同意见,最喜欢加入论辩。
  当他们的学习行为受到鼓励,提出的问题得到积极的反馈,发言受到大家的关注,自己的见解得到认可、肯定甚至赞赏,他们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会让他们产生自信,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以上几种心理,都是自尊心理和健康人格的体现。我们要从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的高度去考虑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需求,采取具体策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创造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教室里是不怕说错话的地方”作为交流常规定下来,给学生提供安全心理的环境。
  2、提供真实的探究过程。满足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同学则作“看客”或“听客”。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要么不讨论,要讨论就一定要关注检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组织多样化的对话研讨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让学生在提问、交流、论辩中得到心理满足。
  三、真情感染学生的阅读情趣
  一个演员要想演好角色,不动真情是不行的,观众就不会喜欢看他演的戏。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就以演员,学生就是我们的观众。每一堂课我们都要用真情去表演,那才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老师必须先动情。
  在课堂中,我可能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郎士;我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有声有形,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
  四、竭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我不仅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经常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在教古诗词时用的最多的方式是用现代汉语展现古诗词的意境与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知识的内化与生成。如《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短短几十个字,涵盖了木兰的多少辛酸与苦痛啊,这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他们是非常有话可说的,因为有关木兰的影视作品他们也看过不少,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他们还是第一次,当然愿意展现自己的想象了。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相信我们农村语文老师是可以做到的。
  • 【发布时间】2019/3/11 10:08:03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