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计算教学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教学,纠正一些做法,保留长期以来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计算教学;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里,对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本人对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充满生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却把握不当,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比较牵强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影响教学的进程,致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操作性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不断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
3.创设开放性、探索性情境。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定的探索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会参与、爱参与的目的。
二、注重算法算理的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师有重算法,轻算理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活用多媒体,保证计算练习密度、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通分时没有找最小公倍数,我们在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说明应该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找最小公倍数的原因,却没有对学生说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经过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等过程,这样留给我们巩固提高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因此要注意:练习的量和质要控制好,并不是量多就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注意练习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及趣味性;利用电脑做课件出示,便于检验、订正,同时保证了计算练习密度、强度,使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四、注重口算、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我认为我们要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的口算、估算练习;进行针对性练习,如,学习“63×48”等进位乘法,练习“2×7+6,8×6+7”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注意类似的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口算题的训练,如“15×4,14×5,25×4,24×5”等。
五、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计算教学中,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纸笔测验、日常检查﹙口头提问、板演、作业、数学日记、课堂观察等)、课堂观察,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也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计算教学策略,因此是一种很好的考评形式。口头提问时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可以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观察包括观察学生算法、算理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认真、积极、自信,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等。数学日记,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谈心一样地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或感兴趣之处。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日记的形式,包含如下内容:今天数学课的课题,所涉及的重要的计算法则和算理,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总之,要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计算、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教学又是困难的,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速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易虹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计算教学;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里,对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本人对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充满生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却把握不当,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比较牵强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影响教学的进程,致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操作性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不断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
3.创设开放性、探索性情境。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定的探索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会参与、爱参与的目的。
二、注重算法算理的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师有重算法,轻算理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活用多媒体,保证计算练习密度、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通分时没有找最小公倍数,我们在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说明应该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找最小公倍数的原因,却没有对学生说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经过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等过程,这样留给我们巩固提高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因此要注意:练习的量和质要控制好,并不是量多就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注意练习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及趣味性;利用电脑做课件出示,便于检验、订正,同时保证了计算练习密度、强度,使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四、注重口算、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我认为我们要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的口算、估算练习;进行针对性练习,如,学习“63×48”等进位乘法,练习“2×7+6,8×6+7”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注意类似的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口算题的训练,如“15×4,14×5,25×4,24×5”等。
五、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计算教学中,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纸笔测验、日常检查﹙口头提问、板演、作业、数学日记、课堂观察等)、课堂观察,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也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计算教学策略,因此是一种很好的考评形式。口头提问时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可以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观察包括观察学生算法、算理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认真、积极、自信,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等。数学日记,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谈心一样地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或感兴趣之处。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日记的形式,包含如下内容:今天数学课的课题,所涉及的重要的计算法则和算理,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总之,要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计算、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教学又是困难的,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速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易虹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9/3/11 10:10:26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