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如果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能恰当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则能使许多枯燥、抽象的历史学教学内容变得鲜活。本文将从教师认真备课入手,在备课中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四中方法阐述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问题源于情境。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也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问题教学的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如何把枯燥无味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学生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认真备课,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料,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备课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准确讲解到位、学法指导到位、能力训练到位,确保课堂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方法
当初中学生原有历史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就会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可以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创设问题情境
语言是师生课堂交流思想,表达情谊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描绘历史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授课时,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无疑能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授课时语言呆板、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必将使得历史知识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如在教学“共产党艰苦的反扫荡”时,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五壮士英勇跳崖后,日本的军事指挥官,命令所有的日本战士整齐的排列成行,站在五壮士跳崖的地方,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然后慢慢转身离开……”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崇敬的目光,这是我在课堂上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历史情景的魅力。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渲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历史。在感悟中去探究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历史。
(二)利用课本图文资料,创设想象的问题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在文字阐述中穿插了丰富多彩的图文资料。这些图文资料不但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掌握历史知识、历史观点的重要凭据,它们极大地充实、展拓和深化了教材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图文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如地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地域变化的感知。根据历史地图和教师的讲解进行想象,学生对事件的经过即可了然于胸。
再如在讲授如,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下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中的“炎帝和黄帝”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炎、黄二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1)炎、黄二帝生活在我国什么时期?(2)中华儿女为什么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你能举例进行说明吗?(3)炎、黄二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通过设计这样形象直观的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既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内容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flash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创设问题情境:(1)这首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长征?(3)你知道长征途中哪些英雄故事?(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然后再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的“飞夺卢定桥”和“过草地”片段等,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学习。
再如在学习“官渡之战”的时候,教师预先可截取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片段,加以其他相关材料做好课件。上课时先简单介绍一下战争的始末使学生有初步认识。随后就利用课件来表现战争场景,同时结合课文中的材料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播放视频,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听着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所做的精彩描绘,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四)由学生扮演角色,再现历史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情境: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教师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问题源于情境。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也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问题教学的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如何把枯燥无味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学生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认真备课,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料,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备课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准确讲解到位、学法指导到位、能力训练到位,确保课堂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方法
当初中学生原有历史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就会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可以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创设问题情境
语言是师生课堂交流思想,表达情谊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描绘历史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授课时,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无疑能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授课时语言呆板、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必将使得历史知识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如在教学“共产党艰苦的反扫荡”时,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五壮士英勇跳崖后,日本的军事指挥官,命令所有的日本战士整齐的排列成行,站在五壮士跳崖的地方,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然后慢慢转身离开……”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崇敬的目光,这是我在课堂上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历史情景的魅力。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渲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历史。在感悟中去探究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历史。
(二)利用课本图文资料,创设想象的问题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在文字阐述中穿插了丰富多彩的图文资料。这些图文资料不但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掌握历史知识、历史观点的重要凭据,它们极大地充实、展拓和深化了教材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图文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如地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地域变化的感知。根据历史地图和教师的讲解进行想象,学生对事件的经过即可了然于胸。
再如在讲授如,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下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中的“炎帝和黄帝”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炎、黄二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1)炎、黄二帝生活在我国什么时期?(2)中华儿女为什么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你能举例进行说明吗?(3)炎、黄二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通过设计这样形象直观的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既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内容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flash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创设问题情境:(1)这首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长征?(3)你知道长征途中哪些英雄故事?(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然后再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的“飞夺卢定桥”和“过草地”片段等,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学习。
再如在学习“官渡之战”的时候,教师预先可截取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片段,加以其他相关材料做好课件。上课时先简单介绍一下战争的始末使学生有初步认识。随后就利用课件来表现战争场景,同时结合课文中的材料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播放视频,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听着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所做的精彩描绘,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四)由学生扮演角色,再现历史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情境: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教师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9/3/11 10:11:29
- 【点击频次】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