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教师教学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 ;
【正文】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显得尤其重要。走进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有的幼儿教师非常亲近,有话敢说、愿意说,老师的话也听得进,而对另一些老师则疏远,不够亲近,也不爱听老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造成的。下面为您介绍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
1、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2、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激”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4、“简”化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5、巧用身体语言,增添风采
如果把评价语言作为一种信息,作为幼儿所要感知的对象,教师还应注意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可感性作用。通过自身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课堂评价语言,拓宽师生之间信息传输的渠道,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此时,教师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神情容貌,就能超越评价语言,传达评价语言无法替代的多种信息,进而补充、丰富和强化教师的评价语言,增强教师评价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幼儿深度感知评价语言。因此,教师在运用具象化语言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得体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增强评价语言的听觉感知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示课堂风采。
总之,语言是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达到评价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不仅要熟练掌握幼儿课堂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还应掌握课外与幼儿生交流时语言的艺术性,让富有艺术性的语言“粘”住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
1、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2、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激”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4、“简”化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5、巧用身体语言,增添风采
如果把评价语言作为一种信息,作为幼儿所要感知的对象,教师还应注意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可感性作用。通过自身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课堂评价语言,拓宽师生之间信息传输的渠道,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此时,教师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神情容貌,就能超越评价语言,传达评价语言无法替代的多种信息,进而补充、丰富和强化教师的评价语言,增强教师评价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幼儿深度感知评价语言。因此,教师在运用具象化语言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得体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增强评价语言的听觉感知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示课堂风采。
总之,语言是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达到评价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不仅要熟练掌握幼儿课堂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还应掌握课外与幼儿生交流时语言的艺术性,让富有艺术性的语言“粘”住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
- 【发布时间】2019/3/11 10:14:34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