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语文中的诵读技巧
【关键词】 ;
【正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语文课应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语文标准》也特别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而且要贯彻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但如果只是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朗朗的语文阅读课,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良好的朗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指导不当,学生虽能读得声情并茂,却是课前跟着老师反复机械模仿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怎样实现语文新课标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呢?
1、语调
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基调也不同,如《小溪流的新家》一文的基调是欢快活泼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基调是深沉悲痛的,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别。
2、重音
重音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语法重音指词语中应重读的字以及句中应重读的成分。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小白兔说:“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其中的“自己种、吃不完”要读重音。心理重音是表示情绪或情感的重音,它一般落在句中的修饰语上,如课文《一粒种子》中“啊,好个光明的世界!”重音应落在“光明”。
3、停顿
停顿有语法停顿、心理停顿、逻辑停顿。这里说一下心理停顿,它是指不同情绪的两部分课文中间,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而做的停顿。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中“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桥有一人多高。没有放炸药包的支架,也找不到棍子,炸药包放在哪儿呢?”因为董存瑞已经来到桥下,形势非常紧迫,不能从容观察和慢慢考虑。所以,描写这种情境的字句,不能机械地按常规来读,停顿要缩短。后面的“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此时,因为董存瑞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眺望远方”包含着英雄崇高的革命理想,“用尽力气高喊”及喊的话,反映了英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所以,不仅要读得响亮饱满,而且每个停顿都应比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一般停顿稍长。
4、语速
语速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朗读表示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要读得稍慢;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境的句子,或者表现兴奋及愤怒感情的句子,读时一般用快速;表示庄严、沉痛、宁静内容的句子,读时一般要慢些。
在朗读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然后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有的句子很长,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兰兰过桥》一文中有个长句子:“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如果让学生在一些词的后面做上停顿记号,学生就会读得很好。如:“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融化在自己的感情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在《嘀哩嘀哩》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用符号形象地标出朗读的技巧。“|表示停顿较长,“l”表示_般的停顿,“.”表示读重音,“一”表示速度加快,“……”表示速度稍慢,“/”表示升调,“\”表示降调。在以后的文本朗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技巧,从而大大地提高朗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其中范读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大的影响力。《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要贯穿于各个教学目标之中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又要指导学生从泛读中去借鉴、去领悟、去思考,以达到泛读的目的。如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他们字正腔圆的“唱读工夫”此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适时地采取了感情泛读文中人物的话,我模仿小夜莺,采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来读,而日本军官的话我则读得凶恶、狠毒。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都用惊喜的眼光看着我,我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是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读。从我的泛读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自己学会生活”的情感熏陶,再读起来也是有声有色,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可以为课堂创造浓厚热烈学习气氛的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要善用技巧,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朗读兴趣,让他们在读中汲取知识,学习就事半功倍了,但更重要的是拥有较好的朗读水平让他们终生受用。
1、语调
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基调也不同,如《小溪流的新家》一文的基调是欢快活泼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基调是深沉悲痛的,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别。
2、重音
重音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语法重音指词语中应重读的字以及句中应重读的成分。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小白兔说:“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其中的“自己种、吃不完”要读重音。心理重音是表示情绪或情感的重音,它一般落在句中的修饰语上,如课文《一粒种子》中“啊,好个光明的世界!”重音应落在“光明”。
3、停顿
停顿有语法停顿、心理停顿、逻辑停顿。这里说一下心理停顿,它是指不同情绪的两部分课文中间,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而做的停顿。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中“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桥有一人多高。没有放炸药包的支架,也找不到棍子,炸药包放在哪儿呢?”因为董存瑞已经来到桥下,形势非常紧迫,不能从容观察和慢慢考虑。所以,描写这种情境的字句,不能机械地按常规来读,停顿要缩短。后面的“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此时,因为董存瑞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眺望远方”包含着英雄崇高的革命理想,“用尽力气高喊”及喊的话,反映了英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所以,不仅要读得响亮饱满,而且每个停顿都应比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一般停顿稍长。
4、语速
语速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朗读表示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要读得稍慢;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境的句子,或者表现兴奋及愤怒感情的句子,读时一般用快速;表示庄严、沉痛、宁静内容的句子,读时一般要慢些。
在朗读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然后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有的句子很长,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兰兰过桥》一文中有个长句子:“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如果让学生在一些词的后面做上停顿记号,学生就会读得很好。如:“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融化在自己的感情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在《嘀哩嘀哩》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用符号形象地标出朗读的技巧。“|表示停顿较长,“l”表示_般的停顿,“.”表示读重音,“一”表示速度加快,“……”表示速度稍慢,“/”表示升调,“\”表示降调。在以后的文本朗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技巧,从而大大地提高朗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其中范读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大的影响力。《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要贯穿于各个教学目标之中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又要指导学生从泛读中去借鉴、去领悟、去思考,以达到泛读的目的。如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他们字正腔圆的“唱读工夫”此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适时地采取了感情泛读文中人物的话,我模仿小夜莺,采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来读,而日本军官的话我则读得凶恶、狠毒。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都用惊喜的眼光看着我,我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是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读。从我的泛读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自己学会生活”的情感熏陶,再读起来也是有声有色,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可以为课堂创造浓厚热烈学习气氛的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要善用技巧,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朗读兴趣,让他们在读中汲取知识,学习就事半功倍了,但更重要的是拥有较好的朗读水平让他们终生受用。
- 【发布时间】2019/3/11 10:23:37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