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 顺应自然,生存之道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积累生字新词,理解“踌躇不前、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颓丧、响彻云霄、自作聪明”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3.领会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明白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行为注定要失败,懂得尊重自然现象、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教学重点:
通过品析重点段落、关键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明白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自然之“题”
1. 导读入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一个个奇妙而有趣的疑问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去解答。
师:这是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的单元导读里面的一句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值得探索的课文,题目叫《自然之道》。(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道”在这里该怎么理解呢?(出示“道”的注释)
师:这样说来,自然之道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于自然界的道理了。那这个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2.复习旧知:
①巩固词语:
争先恐后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颓丧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自作聪明 气喘吁吁 震惊
②理解“踌躇”:
这两个字怎么读?(chóu,chú)想想是什么意思?文段中哪一个词语和它意思?(欲出又止)这两个字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3.概括内容:
谁能用简要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呢?
二、 研读自然之“事”
(一)师:这个故事的确耐人寻味,本想帮助它们,没想到却伤害了它们,(板书:帮助 伤害)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集中研读课文2-8自然段,根据提示来完成学习任务。
1. 同桌之间合作读完课文2-8自然段。
2. 思考,批注,合作完成学习单。
(二)学生合作学习。
(三)反馈交流。
1.我们救了幼龟几次?第一次施救前的情景怎样?我们做了什么?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回大海。
① 从“紧张”“焦急”你体会到什么?可以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师:谁知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答道:——“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这种无所谓的语气吗?(分角色朗读对话)
②可见向导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他还说这是“自然之道”,在他看来,“自然之道”是什么?
③可向导的“自然之道”并没能说服我们,相反我们还认为他冷淡,并对他呼喊——不能见死不救!迫于这样的舆论压力,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小海龟,把他送回大海。设想一下,“极不情愿”背后有着怎样的心里想法?
2.过渡:可当时的我们怎么能想到这么多呢!正因为有了第一次的举动,才有了第二次的施救。
①第二次施救前的情景怎样?面对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
②有一个同伴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从这句话体会到一种什么心理?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③那我们眼下又能做些什么?
向导赶紧摘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请大家标注句中的动词。(在动词底下加上△)
比较:“赶紧”“ 迅速”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3.小结:尽管如此,食肉鸟们还是吃得饱饱的,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三、引发自然之“思”
1.师:在这两次救助之间,有一个过渡句,在书上标记出来。(点名读)作者为什么用“震惊”而不是“惊讶”?“极为”可以去掉吗?
2.我们为何如此震惊?(交流讨论)
在这之前,我们天真地以为:
;
在这之后,我们才深切地明白:
。
这时我们才明白:(师生合作读)
原来,那只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四、感悟自然之“道”
1.师: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以“自然之道”为题,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第一次大家听到向导这样说: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我们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但活生生的事实摆在眼前,让人不得不深思“自然之道”这个“道”背后的含义了。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似乎在我们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师:“寂然静止”说明大家都陷入了思考,大家再仔细看看向导说的这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问得好!假如我是向导,可能一开始就会这样告诉大家:这样做不行,会好心办坏事,害了这些小海龟的!这样说不行吗?(生思考,交流)
师:小海龟的成长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它自身的规律,这是一种“自然之道”;而向导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亲身经历、自我反思、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何尝不是一种“自然之道”呀!
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师:你怎么理解“反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反面”是什么样。(板书:→反面)
3.阅读补充材料。
4.练笔:小海龟也好,黑天鹅和杨锁也罢,在那看似是“帮助”的举动下,换来的结局却令人感慨,此时,你对“自然之道”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反馈交流)
5.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自然之道”不仅适用于自然生物成长,也适应于人类社会生活,不尊重自然的生长现象,不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板书:尊重 顺从)一味地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带来的后果真的令人害怕。难怪有人说:(出示名言)
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西塞罗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只有懂得尊重和顺从自然,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擦去“帮助、伤害、反面”)
板书设计:
↗尊重
23自然之道
↘顺从
- 【发布时间】2019/4/8 11:39:39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