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生历史思维培养教学方案探究

 

【作者】 李庆军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金浦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了历史,除了获得历史知识之外,重要的是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维社会问题,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就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思维能力;教学方案;培养方法

  1、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学科是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其分值在高考中占一百分,历史成绩的好坏,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因此,历史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必须要学好的科目,当学生出身社会之后,良好的社会思维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时,具有正确的锻炼力和价值观。另外,学好历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高中生,历史思维的特点
  正处在十五岁至十八岁的高中生,随着知觉和观察水平越来越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和深刻性,他们不会满足于单一的感性材料,更希望从理论上分析判断新事物,这种辩证思维的形成,决定了他们不会满足于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和教材中形成的千篇一律的答案和结论,而更喜欢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在开始发展,他们更多的时候不会满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喜欢以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去学习,并对未知史事进行有创见的思索。
  2、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能力所必须的心理动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生动深邃,又要将历史哲理,规律讲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并通俗易懂,如:可以利用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进行教学,用学过的思维方法去联系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历史现象。历史老师在平时应善于创造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老师在教学中可多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或者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在讲苏联大清洗运动中,可以朗读布哈林遗书。通过个人的视觉,让学生对此次运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学习清朝历史,记清朝的十二个皇帝时,可以编成顺口溜“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宜”,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2.2 巧妙的设置问题
  “问题导学法”是通过创造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去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和探讨遇到的问题,通过自主的去探究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较好地将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培育三者结合起来,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起到很好的帮助。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然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常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他们会设想各种答案,最后只需要老师进行总结和统一认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2.3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历史学科主要指的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将历史概念分解为若干要素,进行分析综合的方法。首先,在教学中,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如:在教学历史人物时,可将概念分解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诸要素。再如:在教学历史事件概念和历史现象概念时,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地点、主体、经过、评价诸要素。来帮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理解所学知识。
  2.4 课堂讨论深化认识
  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争论,然后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问题在讨论中及时得到解决,还能让他们的历史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如:在讲中国近代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章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设问讨论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几种不同态度进行分析对照,并指导学生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发表意见,老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民性和妥协性这一问题加深了理解,还锻炼的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结语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根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来步出校门后,仍然可以将这种思维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对于这一点,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该多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广宇.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探讨·成功教育2012(6)
  [2]李旭东.浅谈高中生力士思维能力培养·考试周刊2009
  • 【发布时间】2019/5/7 9:21:45
  • 【点击频次】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