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英语是整个英语学科的入门阶段,学习者又是年龄很小的小学生,所以教学模式必定有其特殊性。小学英语主要是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是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语法教学又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英语教学中到底要不要学习语法呢?如果要,那又应该怎样去进行语法的教学呢?本文从四大方面探讨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技巧,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点到为止,注重运用”。还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语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形式的对错经常被忽略。许多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必教语法,忽视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误认为小学语法教学无足轻重,甚至完全抵制语法教学,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练好口语和听力就可以了,英语教学由“重知识、轻能力”转向了“重能力、轻知识”的极端。语法是用词造句的综合规律。教好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本语言知识,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呢?
一、利用实物,在真实情景中呈现语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把某一知识点具体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可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歌曲、游戏等直观手段呈现语法。例:教方位介词in,on,under,beside,behind时,教师可以利用两只手不断地变换位置来表达他们的位置关系,学生跟着一起边说边做,加深理解运用。学习名词单复数用实物或多媒体呈现,学生一目了然。
二、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在交际活动中练习语法
以旧带新,做好铺垫。语法教学中,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应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从学生已具备的语法能力入手,找到最近的切入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性教学方式。如:教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或特殊疑问句。 Does Tom like apples? Yes,he does./No,he doesn’t. 如开始先用Do you like…?当框架,用它询问对方喜欢什么,运用预设语块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结构反复使用、反复操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预设语法形式,操练实践语言。因此教师在刚开始介绍某一种语法规则或现象后,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练习。同时,语法教学应与句型教学相互配合,在一些典型句式的操练基础上,进而学习词法和语法。在学习语法时,又借助句型操练,变语法知识为运用能力。
三、创设交际情景,归纳总结语法
1.利用真实情景,适当点拨语法。例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时,先展示句子的基本形式及用法,然后教师利用教室内学生的资源描述句子。或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小朋友在公园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描述和口头表达以巩固“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教师再加以点拨、归纳。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让学生分清,单数用There is … 复数用There are … .还让学生明白,某处存有某物,要用There be结构等。
2.借助现代媒体,对比归纳语法。例如教动词过去式。借助媒体,通过对话感知,模仿训练,归纳语法现象,活用知识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了be动词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增强文本的显示度,吸引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注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关键处加粗、写成斜体、加下划线、用不同颜色等方式使语言形式变得更加醒目,从而提高对比度,增强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注意。
对比法: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和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和重点,并加以突破,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法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段的语法教学。例如,为了让学生区分be doing 和? be going to do 语法之间的区别,就可以通过设计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描述,从而进行区别。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在教“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的时候,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他们:
I can swim .
You can write .
Lily can sing.
The lion can dance .
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些句子都用了情态动词can;接着启发学生继续观察can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并分析,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原来can后面是用动词原形的,它前面的主语可以是任何人。这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情态动词can表示“能、会”,主语不用考虑人称,后面直接加动词原形。最后再给出一些动画,让学生用can来说句子或者各自说说自己能干什么,并以此类推其它情态动词类似的用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掌握好其用法,并使他们逐步建构起清晰且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学生学到的知识需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和整理,才会更好吸收。这一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少练习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完成交际任务,活用语法知识
1.精心设计问题,加深语法意识体验。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运用上,而应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做出有意义的语言反应。
2.在任务活动中,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性。语法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形式、含义以及它的语用性。如果过分强调语法分析,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闽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3《Planning a Trip》 PartA 一课时,本课涉及的语法知识主要是 “I will ….Will you …?”句式,主要学习一般将来时“will + 动词原形”的结构。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用课件播放祖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时老师说说自己的旅行计划:Nation Day is coming.I will go to Guilin. I willgo there by car.I will go with my parents.通过情景呈现,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 “will + 动词原形”是表示“将要做什么”,这种方法能将深奥的语法规则以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What about you?国庆节就要到了,你有什么旅行计划呢?然后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旅行计划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从而达到理解并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魏爱梅 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2] 李冠男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语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形式的对错经常被忽略。许多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必教语法,忽视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误认为小学语法教学无足轻重,甚至完全抵制语法教学,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练好口语和听力就可以了,英语教学由“重知识、轻能力”转向了“重能力、轻知识”的极端。语法是用词造句的综合规律。教好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本语言知识,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呢?
一、利用实物,在真实情景中呈现语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把某一知识点具体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可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歌曲、游戏等直观手段呈现语法。例:教方位介词in,on,under,beside,behind时,教师可以利用两只手不断地变换位置来表达他们的位置关系,学生跟着一起边说边做,加深理解运用。学习名词单复数用实物或多媒体呈现,学生一目了然。
二、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在交际活动中练习语法
以旧带新,做好铺垫。语法教学中,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应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从学生已具备的语法能力入手,找到最近的切入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性教学方式。如:教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或特殊疑问句。 Does Tom like apples? Yes,he does./No,he doesn’t. 如开始先用Do you like…?当框架,用它询问对方喜欢什么,运用预设语块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结构反复使用、反复操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预设语法形式,操练实践语言。因此教师在刚开始介绍某一种语法规则或现象后,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练习。同时,语法教学应与句型教学相互配合,在一些典型句式的操练基础上,进而学习词法和语法。在学习语法时,又借助句型操练,变语法知识为运用能力。
三、创设交际情景,归纳总结语法
1.利用真实情景,适当点拨语法。例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时,先展示句子的基本形式及用法,然后教师利用教室内学生的资源描述句子。或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小朋友在公园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描述和口头表达以巩固“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教师再加以点拨、归纳。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让学生分清,单数用There is … 复数用There are … .还让学生明白,某处存有某物,要用There be结构等。
2.借助现代媒体,对比归纳语法。例如教动词过去式。借助媒体,通过对话感知,模仿训练,归纳语法现象,活用知识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了be动词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增强文本的显示度,吸引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注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关键处加粗、写成斜体、加下划线、用不同颜色等方式使语言形式变得更加醒目,从而提高对比度,增强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注意。
对比法: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和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和重点,并加以突破,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法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段的语法教学。例如,为了让学生区分be doing 和? be going to do 语法之间的区别,就可以通过设计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描述,从而进行区别。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在教“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的时候,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他们:
I can swim .
You can write .
Lily can sing.
The lion can dance .
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些句子都用了情态动词can;接着启发学生继续观察can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并分析,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原来can后面是用动词原形的,它前面的主语可以是任何人。这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情态动词can表示“能、会”,主语不用考虑人称,后面直接加动词原形。最后再给出一些动画,让学生用can来说句子或者各自说说自己能干什么,并以此类推其它情态动词类似的用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掌握好其用法,并使他们逐步建构起清晰且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学生学到的知识需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和整理,才会更好吸收。这一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少练习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完成交际任务,活用语法知识
1.精心设计问题,加深语法意识体验。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运用上,而应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做出有意义的语言反应。
2.在任务活动中,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性。语法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形式、含义以及它的语用性。如果过分强调语法分析,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闽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3《Planning a Trip》 PartA 一课时,本课涉及的语法知识主要是 “I will ….Will you …?”句式,主要学习一般将来时“will + 动词原形”的结构。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用课件播放祖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时老师说说自己的旅行计划:Nation Day is coming.I will go to Guilin. I willgo there by car.I will go with my parents.通过情景呈现,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 “will + 动词原形”是表示“将要做什么”,这种方法能将深奥的语法规则以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What about you?国庆节就要到了,你有什么旅行计划呢?然后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旅行计划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从而达到理解并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魏爱梅 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2] 李冠男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
- 【发布时间】2019/5/7 9:25:11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