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立德树人观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作者】 罗方海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智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章“战略主题”中也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才能把传授英语学科知识与立德树人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良好师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动者,兼具“学高”和“身正”的教师队伍是落实教书育人的根本。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人者先育己。因而教师一定要言教让学生心有准则,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素质,具有高尚而科学的站位,清晰的育人思路和举措,适宜的模式、方法、目标与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感化和熏陶受教育者,发展智力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的目标。
  二、研究教材是落实以德树人的前堤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因而是我们实施“育人”教育的主要载体,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涉及的题材广泛,涵盖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名人传记、环境保护、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未来生活,不同国家的地理状况、风俗、习惯,英美文学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而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领悟其思想内涵,捕捉其德育元素。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实际,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也是必要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如利用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课外资源开展思想教育。其实许多学校推荐学生阅读的英语辅导报刊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课程资源。
  三、把握课堂是落实以德树人的关键
  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应站在教育的角度处理教学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与落脚点,那么,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育人”呢?第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是设疑启智,主动求索;“疑为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一个个地解决中,才能真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二是直观呈现,化难为易。生动的直观教具可用于调动学生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利用简笔画、挂图、实物展示等直观教学法可以化难为易,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利用媒体,变静为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材料。四是强化参与,使学生 “乐学”。五是体验感悟,活学活用。从生活体验让学生感悟,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表达的重要性和适切性,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二,以生为本,优化学法。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以后要适应社会,就必须不断学习。因而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重点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换,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人际关系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鼓励学生质疑、尝试、体验,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进行培养,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赢教育目的。如归纳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三,改变教法 ,课堂变学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评价要注意二点:一是恰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十分关键,如果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如果评价恰当,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个体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拥有良好的美德。二是以鼓励为核心。对处在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非常看重老师的评价。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十分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即使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学习英语的进度较慢,也不能妄加批评,使学生气馁。比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Earthquakes”一课中,很多单词都十分长,并且有许多难度较大的语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保持信心,为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打好的基础。
  总之,学科育人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探求德育德化的道路,着力创新德育载体,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元素,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智育之中,确保德育首位,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双赢的教育目的。
  • 【发布时间】2019/5/7 9:25:52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