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情育人,以爱换心

 

【作者】 肖盈珍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宝马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残缺家庭小学生不良心理的教育

  【摘 要】 农村小学,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就是残缺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自卑,渺茫,孤独,厌学,打架,逃学,逆反,什么都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责备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抗,对立,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不愿执行老师的要求,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现象。作为教师就必须清楚孩子产生这种不良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受过摧残的花朵更加迷人灿烂。
  【关键词】 残缺家庭;小学生;教育

  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配偶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又称残破家庭、破裂家庭、单亲家庭。农村小学,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就是残缺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到了中高年级,他们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自卑,渺茫,厌学,打架,逃学,逆反,什么都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责备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抗、对立,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不愿执行老师的要求,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对此,老师往往采取粗暴的或放弃的态度。农村小学缺少专业心理教师队伍,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导致这些学生心理素质不能健康的发展,这是非常可怕的,作为教师对他们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对这类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必须清楚他们产生这种不良心理的真正原因。
  残缺家庭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生理发展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做主了,这样,他们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想被人干涉;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话不再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想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讨厌别人把自己当作小孩,为了让自己显得独立,就对任何事情执反对态度。对于单亲父亲或母亲来说,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有意无意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喝斥,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尊重,当这些孩子感到大人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无法实现时,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并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性。
  二、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在农村,许多孩子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交给祖辈监护。而这些年迈老人,只知道让孩子吃好穿好,对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管,这些孩子物质上得到满足了,但心理素质相当低,刁蛮任性,我行我素。有的让亲友来代养,可亲友也要维持生计,难以全身心投入对孩子的教育,久而久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如果过于严厉,孩子就会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残缺家庭的学生本来就可怜,又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会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自尊心严重缺失,导致不良心理的形成。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在农村,大部分家长自身修养不高,赌博,酗酒,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黄色书刊、网络中的色情片,色情暴力方面的内容,都给残缺家庭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电影电视或生活中的人物,讲究吃喝玩乐,说大话、说粗话、说假话,孩子们也会去模仿。这些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很大的反差,孩子们分辨不出孰对孰错,只能胡乱模仿,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这是残缺家庭学生不良心理形成的非常重要原因。 
  四、教育因素影响
  学校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由于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学校即使开设心理健康课,但也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文化,生存、安全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少之甚少,几乎被忽略。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健康发展。家庭监督不够或失控,让学生的逆不良心理有了滋生的空间。
  可见,化解残缺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已经迫在眉睫,怎样才能化解他们的不良心理呢?
  一、建立学生档案和联系卡
  接新班,建立学生档案。尤其是对残缺家庭的学生档案,做到谙熟于心。此外,为学生建立 “师长联系卡”,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华的转变是一个例子,以前他在家里骂父母,不服管教,在学校打骂同学,毁坏公物。自从为他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以后,我经常与他的父母联系,针对小华好胜心强的特点,我把他好的地方重笔彩描,差的地方轻描淡写,并把小华的点滴进步及时的反映给他的父母。在鼓励的同时指出不足,小华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能时时提醒改正缺点。为此,小华也自愿当“邮递员”。例如,“小华今天的作业得了满分,让我们为他加油.” “小华在课间主动帮助同学穿黑板,值得表扬,如果能克服上课做小动作的习惯就更好了。”父母也是以鼓励为主。“肖老师,小华今天回家主动做作业啦,我们感到很高兴。”“小华主动帮我们拿碗盛饭啦。” “ ……更让我感动的是小华今天叫我妈了,我好激动。”“只要小华爱我们的家,我们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这些话看似说给老师,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与小华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一点点的进步,一段段的激动激励着小华,使小华一天天的健康成长起来。
  二、加强学习
  我们许多老师在师范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我们不如重新拿起这些课本,进行学习或者参加心理健康转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这些具有不良心理的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三、加强修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让自己的言行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要努力增强自我调控意识,做到自强、自立、自尊、自爱,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用自己美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言教不如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四、营造爱的氛围
  让残缺家庭学生感受到爱的气息,唤起生活的自信心。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残缺家庭学生往往意志薄弱,自由散漫,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责任心,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这些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从不在班上挖苦讽刺学生。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势家庭学生,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我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我们班有一个随父亲生活的小姑娘,她是个性格有点古怪的孩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她,她经常空着肚子上学,穿的衣服经常脏兮兮的,生活上缺少大人的关爱。知道这一情况后,几乎每天我都为她而多买个面包准备早餐,天气转凉,见他衣衫单薄时,就主动和她的爷爷联系,让他送衣服到学校。当练习本用完了,买新的给她,为她削好铅笔。在我的带动下,当她的笔芯断了,又没有转笔刀时,总有热情的小手帮她解决。沐浴在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中,渐渐地她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并走进班集体。课间常见她和学生一起玩耍,一起欢笑的身影。
  五、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宽容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解决严格要求不能解决的问题。面对有不良心理的残缺家庭学生,指责批评,严厉呵斥,只能把他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他们当面听从,心理却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而宽容却能 “以柔克刚”,取到预想不到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如果老师以诚相待,和他耐心交谈,多听其言,常观其行,提出建议,供其思考,树立相互的信任感,让这些单亲学生体会到老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在师生之间营造无话不谈的氛围,强化其改正错误的愿望。 
  六、培养良好习惯
  在学习上引导帮助有不良心理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离异后,他们的心中是非常渴望爱的,他们希望得到的不是疏远,也不是同情,他们要得到的是真正的爱。然而由于父母离异,他们失去了部分的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弥补这份失去的爱。首先是与残缺家庭孩子沟通,取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其次是取得任课老师的配合,通过与任课老师的合作,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班主任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再次,班干部是我非常好的助手,教育和帮助这些残缺家庭子女离不开班干部。我班开展“一帮一”的助学活动,每一个残缺家庭孩子都有一个班干部,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这些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和学习情况。那些成绩的提高,使学生学习有了信心,也不再感到自卑和孤独,他们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对于这类学生还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取得成绩,哪怕是非常小的成绩,我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小明的各科成绩在我班中下等,知道努力,但脑子反应慢。课余时间,我经常鼓励他,耐心的讲解每一道题,送给他课外书,并号召班干部都来帮助他。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叫他起来读课文,因为之前我看到他在认真的预习。读完之后我带头鼓掌,随后全班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他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更高的目标。另外,当他们出现问题或有热情却未能做好时,一定要鼓励,并且发动全班同学共同来帮助他,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自己的,同学是接纳自己的,使其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小明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听他奶奶讲,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人看书复习功课。经过努力,他的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对于残缺家庭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耐心和细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本着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敢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我们的工作就算取得很大的成功。残缺家庭小学生的教育是艰巨的,只要老师用真诚的爱,恰当的教育方法,这些受过摧残的花朵,必定重新绽放出迷人的灿烂。
  参考文献: 
  [1]王世军-《学海》2002《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2]《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郭振东的《青春期独立意识觉醒》

  • 【发布时间】2019/5/7 9:33:08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