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策略

 

【作者】 韦雪琴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领悟文本、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质量,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小学阅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旨在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建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阅读是一种理解、感悟、汲取、鉴赏文本的思维活动,是人类传承历史优秀文化、推動文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修身养性、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各省都非常重视阅读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作用,积极倡导阅读已成为当今一种共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一篇篇文本阅读开展的。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深刻地认知到这一点,以生为本地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手法,以提高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阅读意识。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营造不起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彻底转变教学理念,习惯强调字、词、句、篇的讲解与分析,使得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强,缺乏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不仅降低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极大地制约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也忽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阅读文本、理解语篇和遣词造句能力比较差。另外,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阅读号召和引导,不少小学学校的图书馆开放程度比较低,图书馆利用率不高,校园文化中宣传语文阅读的内容偏少,无法营造起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教师对阅读的引导较弱,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
  尽管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自己喜欢阅读,但因受到工作忙碌、缺少阅读氛围等因素的制约,能够经常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只有不到三成,导致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素养相对有限。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教师存在很高的“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如果教师不能与学生共同读书和讨论,学生自然也不会受到榜样力量的感染而爱上阅读。同时,由于教师阅读意识不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力和指导力也会比较弱,最终导致班级课外阅读氛围缺失,学生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观念和习惯。
  (三)学生阅读主动性差,阅读功利心比较明显。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阅读主动性比较差,即使进行阅读,目的也是想提高学习成绩。相关调查显示,大约有一半的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课外阅读,且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过经常进行阅读学习的小学生比较少,阅读的数量也非常少。课余时间,有的学生忙于写作业,有的喜欢看动画片、电视节目或玩电子游戏等等,再加之教师和家长也做不到示范作用,因而其也难以养成读书的习惯。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一)健全小学生阅读机制,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声情并茂的阅读中,能更深刻地体会文本情感,激发内心的共鸣,进而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目标。社会、学校、家长等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的价值内涵,强化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要立足实际,尽快建立健全促进青少年阅读机制,通过经费、计划、人员、场所、活动等保障,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选择书目,通过开放图书馆、设立图书角及阅览室、读书宣讲、竞赛活动等,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
  (二)以生为本加强教师指导,提高阅读的实效。
  阅读通过感官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画面、想象的画卷,能加强学生对语境、语义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感并提高其遣词造句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朗读、精读、默读等形式,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高质的阅读。
  (三)加强师与家之间配合,激发主动阅读兴趣。
  “书香社会”需要从家庭阅读引导做起。为了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配合,积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进而影响家长的阅读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的阅读意识。小学生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教育策略,设立家庭阅读时间,营造家庭读书氛围,通过共同阅读与孩子建立沟通的桥梁,带领孩子分享家庭阅读中的乐趣和感悟,引导小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浅阅读”转变“深阅读”。只有家长与教师合力一处,才能帮助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阅读能激发学生亲近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目标导向下,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以生为本地创设阅读条件和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使其在绕梁余音的美好人文体验中,达到启迪智慧、乐教乐学、提升素养的目的,并习得“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才能。
  参考文献:
  [1]魏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60.
  [2]陈海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 才智,2017,(12):86.
  [3]裴媛嫄.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学周刊,2017,(10):145-146.
  • 【发布时间】2019/5/7 11:06:25
  • 【点击频次】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