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体育课要注意激发快乐情绪创造良好氛围

 

【作者】 柏春花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要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目前,我们紧迫的任务是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和每天的体育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实到每一堂课上,把体育大纲要求的地方运用每一次体育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要有五个基本特征
  1、要有愉悦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爱学习,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吸取知识提高能力,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快乐的情绪,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欢悦气氛中得到升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氛围要欢乐、亲呢、和谐,: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尊重:课堂气氛要快乐、轻松。
  2、注意全体性。“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的每个成员在课堂锻炼过程中积极投入和参与,让人人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使体育课堂教学属于全体学生”。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的后天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和适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法手段时,必须着眼于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适用集中、分层、个别指导使教学组织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坚决反对只重视个别学生面忽视其它学生的做法。
  3、注意全面性。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是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达到“教、会、乐的体育效应。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在把握体育教学内容全面性这一点上,首先必须把能全面发展学生各种身体素质和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均衡地发展且便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并为学生所喜爱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其次是要注重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品质、意志品质、心理品质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4、加强基础性。把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目的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更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着眼于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传授,做到准确、系统、扎实。让学生由学习到掌握,由掌握到熟练,由熟练到应用,使学习与掌握“三基”转化和形成为基本活动能力。
  5、抓住主体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学生这个客体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体育课堂中教学、思路、身体练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和积极性的唤起:很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要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还要尊重学生人格,要努力从学生的各方面着想,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二、体育教学兴趣化,多样化
  教师不能过多地让学生重复练习,过多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厌烦。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学生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 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
  体育课的课堂效果与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是密不可分的。一堂课,即使组织各种游戏和球类运动,学生也有可能因为心理或情绪的原因而不愿参加,即便参加了也无精打采或敷衍了事,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一般人趋向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和压力,在体育的表现上也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体育不是为了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运动员。所以不能以强身取代健身,以竞技取代体育,让学生向运动员那样去锻炼,而应使学生都动起来,向娱乐化、心理满足方面转化。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和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
  三、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要采用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锻炼热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 【发布时间】2019/5/7 11:06:56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