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精准扶贫”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初中学生中存在体育后进生或学困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对象,充分了解学生,弄清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通过重塑自我心象、合理运用教学法和班级体育课新型模式、关爱学生与加强意志力的培养相结合来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体育能力;自我心象;新型模式;运动处方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主阵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受先天遗传因素或者后天培养的失缺,致使其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跟不上同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这些学生由于体育能力的缺失,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面对这些学生而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维护每一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此,做好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一种考验。我总结多年来体育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准确认定体育后进生或学困生的的情况下,采取如下几种措施对体育后进生或者学困生进行“精准扶贫”。
一、 深入所教班级,充分了解学生体育基础及体育能力,确定“扶贫对象”
走进班级学生中去,与所教班级学生个别谈心,了解班级的体育氛围情况,有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喜爱的,每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如何,学生有哪些体育运动方面的期待,对体育教师有些什么要求。开学初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特别是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的学生是身体形态问题,如瘦小、肥胖、疾病等因素;有的是体育基础的问题;有的学困生是运动素质差;有的可能是心理障碍问题,如自卑、胆小、畏难,对体育缺乏兴趣;有的可能是学习态度问题,怕苦怕累。针对学困生产生的不同原因,初步确定“扶贫对象”。
二、 转变教育观念,重塑“自我心象”
现代教学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它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体育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通过找他们谈心,树立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正面引导,鼓励该生进步。教师要记录学生成长经历,让学生与体育优秀的学生结成帮扶关系。体育学困生的“自我心象”大都是“我不行”,体育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我“我不行”的“自我心象”变为“我也行”的“自我心象”。正面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转变要通过体育实践,在帮助体育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帮助其逐步完成这种转变。
三、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法与学法
根据班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点,确定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四个项目小组,由学生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练习,每学期结束后可变换项目一次。每组确定一名体育骨干为小组长,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开学初,帮助每位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为体育后进生制定运动处方,它包括运动项目的确定,运动强度的设定,每次运动持续时间,每周运动频率,如有一位身体肥胖的学生,我给他制订运动处方是这样的:跑步与篮球运动交替进行、每次运动的平均心率为130次/分、下午课后运动一小时、每周运动六次,星期日放松、整理,一个月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样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习与锻炼,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我采用互动、互助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学困生有好处,对于学得好的同学同样是有好处的。在实施自主互助课堂的同时,我们采取了会的教不会的,一对一教学,一对多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互动、互助教学方法,使全班学生的体育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提升组长的权利,让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在讨论交流后可以自主总结自己的进步情况,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让全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中的快乐!
四、关爱学生与意志力培养相结合
对所教班级学生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要爱得具体,要渗透到一言一行中去,慢慢地感动和感化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有乐观的期待,教师要真诚地鼓励他们做到教与学的活动的主人翁,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享受同等的爱甚至更多的爱。关心学困生要做到以情动人,润动细无声。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使他们形成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说“你一定行”,“我来保护,你没问题”、“好”,这种强烈的语言震憾 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五、加强教学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对于体育学困生,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习态度和练习积极性上,因为,这些因素是每一位学生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都能获得好的评价。在技术教学方面,如跳高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降低跳高高度让学生一次性过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各体育项目设置学生可完成的递进的目标,让学生每次都能获得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从而建立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的精准扶贫,不仅仅在于扶体,更在于扶智,用智慧解除能力上的束缚。用扶体、扶智两把“金钥匙”破解“精神贫困”与“能力贫困”。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定位的偏差会造成各种体育教育异化行为。因此要进行深刻的体育教学反思,树立先进的体育教学观。使学生克服不良的体育观念,态度,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参考文献:
[1]赖天德 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
[2]体育保健学编写组 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过家兴 运动训练学 人体体育出版社 2016
[4]范运祥 荆光辉 体育运动负荷控制与测评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关键词】 精准扶贫;体育能力;自我心象;新型模式;运动处方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主阵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受先天遗传因素或者后天培养的失缺,致使其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跟不上同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这些学生由于体育能力的缺失,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面对这些学生而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维护每一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此,做好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一种考验。我总结多年来体育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准确认定体育后进生或学困生的的情况下,采取如下几种措施对体育后进生或者学困生进行“精准扶贫”。
一、 深入所教班级,充分了解学生体育基础及体育能力,确定“扶贫对象”
走进班级学生中去,与所教班级学生个别谈心,了解班级的体育氛围情况,有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喜爱的,每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如何,学生有哪些体育运动方面的期待,对体育教师有些什么要求。开学初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特别是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的学生是身体形态问题,如瘦小、肥胖、疾病等因素;有的是体育基础的问题;有的学困生是运动素质差;有的可能是心理障碍问题,如自卑、胆小、畏难,对体育缺乏兴趣;有的可能是学习态度问题,怕苦怕累。针对学困生产生的不同原因,初步确定“扶贫对象”。
二、 转变教育观念,重塑“自我心象”
现代教学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它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体育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通过找他们谈心,树立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正面引导,鼓励该生进步。教师要记录学生成长经历,让学生与体育优秀的学生结成帮扶关系。体育学困生的“自我心象”大都是“我不行”,体育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我“我不行”的“自我心象”变为“我也行”的“自我心象”。正面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转变要通过体育实践,在帮助体育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帮助其逐步完成这种转变。
三、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法与学法
根据班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点,确定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四个项目小组,由学生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练习,每学期结束后可变换项目一次。每组确定一名体育骨干为小组长,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开学初,帮助每位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为体育后进生制定运动处方,它包括运动项目的确定,运动强度的设定,每次运动持续时间,每周运动频率,如有一位身体肥胖的学生,我给他制订运动处方是这样的:跑步与篮球运动交替进行、每次运动的平均心率为130次/分、下午课后运动一小时、每周运动六次,星期日放松、整理,一个月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样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习与锻炼,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我采用互动、互助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学困生有好处,对于学得好的同学同样是有好处的。在实施自主互助课堂的同时,我们采取了会的教不会的,一对一教学,一对多教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互动、互助教学方法,使全班学生的体育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提升组长的权利,让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在讨论交流后可以自主总结自己的进步情况,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让全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中的快乐!
四、关爱学生与意志力培养相结合
对所教班级学生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要爱得具体,要渗透到一言一行中去,慢慢地感动和感化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有乐观的期待,教师要真诚地鼓励他们做到教与学的活动的主人翁,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享受同等的爱甚至更多的爱。关心学困生要做到以情动人,润动细无声。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使他们形成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说“你一定行”,“我来保护,你没问题”、“好”,这种强烈的语言震憾 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五、加强教学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对于体育学困生,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习态度和练习积极性上,因为,这些因素是每一位学生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都能获得好的评价。在技术教学方面,如跳高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降低跳高高度让学生一次性过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各体育项目设置学生可完成的递进的目标,让学生每次都能获得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从而建立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的精准扶贫,不仅仅在于扶体,更在于扶智,用智慧解除能力上的束缚。用扶体、扶智两把“金钥匙”破解“精神贫困”与“能力贫困”。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定位的偏差会造成各种体育教育异化行为。因此要进行深刻的体育教学反思,树立先进的体育教学观。使学生克服不良的体育观念,态度,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参考文献:
[1]赖天德 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
[2]体育保健学编写组 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过家兴 运动训练学 人体体育出版社 2016
[4]范运祥 荆光辉 体育运动负荷控制与测评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发布时间】2019/5/7 14:43:06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