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只要一谈到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也怕改作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学生对写作兴趣不浓,没有写作的欲望;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写作时无材料可选;不懂得各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不会进行全面的观察,写作无法凸显事物的独特之处;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与兴趣。”我国的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也有过大量的论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主要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习作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作文是生活积淀文字化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一种反映,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才会乐于去写。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我手写我心。即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要给学生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提太多要求,限制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兴趣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也许离老师期望的还有距离,但一定是自然真实的。自此基础上,再不断提高要求,学生的习作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习作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2、指导写作前要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涟漪。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习作前,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相关的资料,语言上的激励,用优秀范文指导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对习作心向往之,何愁写不出呢?他们就会留心观察,细心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都成了他们眼中的美景,写起文章来自然思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写描写不具体,中心不突出等。所以老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静物、场景、事件、社会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想象、思考、分析、整理,积累形成自己的思维成果,为习作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1、静物观察训练。对指定的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指导观察。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操场、教学楼等。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重点(最吸引你的)。如花坛的形状、你最喜欢的植物、花木,它们的颜色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看到它们你会想到什么等等。这样学生的观察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写的时候自然是水到渠成。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上学来你见到了什么,节假日你经历了什么事情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3、场景观察训练。每次学校组织各种活动时,我都会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如:拔河比赛。我会让学生观察拔河学生的表情、动作,还让学生注意观察那些啦啦队的孩子们,他们紧张的神态、大声的呐喊等,为他们习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对于观察到的东西,我会及时引导学生写成片段。尤其注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进行思考,由观察到的现象挖掘、提炼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习作也自然有了自己思考的东西。习作水平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的有关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等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丰富的材料。那么,如何积累丰富的素材呢?我主要从两方面: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我特别重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赛、办手抄报等;另外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布置学生帮家长做家务(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每天看电视新闻、看一些专题节目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从读书中积累素材
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确、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为此,我每天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每学期要求学生阅读一两本优秀书籍。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发现书中的好词好句,好的段落,作者好的感悟等等都要及时记录下来,有时间再阅读、领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就会积累很多的东西。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下转第85页)(上接第86页)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更生动、完美。
四、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学生有了大量的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习作。即“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写作方法上还要适当指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做到:
1、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后,引导学生分析名家是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进而引导学生仿写。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后,我就指导学生运用在这一课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在文中摘录的好词好句来仿写一篇《家乡的春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写一直写到正月十五结束。文章叙事条理性很强,内容真实生动,而且详略得当。
2、认真审题,搞清习作的要求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所要写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指导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让学生心中有重点,而不至于是一团乱麻,无处下手。
3、帮助学生编写提纲。提纲是学生作文的构思过程,学生作文时,往往语无伦次,不知道把众多的素材如何组织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4、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当学生写好初稿以后,还要学会修改,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途径。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认真指导学生一起修改作文,而且要不厌其烦的多次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尝到乐趣。
五、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作文
学生每一次作文后都会很急切地想知道老师给自己的评价,这种对作文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因此,教师的作文评改首先一定要及时,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评价要准确到位,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同时给学生的写作指明改进方向。使每个学生见了评语后都有成就感,增强继续写作的信心。
习作教学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与兴趣。”我国的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也有过大量的论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主要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习作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作文是生活积淀文字化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一种反映,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才会乐于去写。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我手写我心。即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要给学生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提太多要求,限制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兴趣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也许离老师期望的还有距离,但一定是自然真实的。自此基础上,再不断提高要求,学生的习作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习作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2、指导写作前要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涟漪。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习作前,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相关的资料,语言上的激励,用优秀范文指导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对习作心向往之,何愁写不出呢?他们就会留心观察,细心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都成了他们眼中的美景,写起文章来自然思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写描写不具体,中心不突出等。所以老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静物、场景、事件、社会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想象、思考、分析、整理,积累形成自己的思维成果,为习作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1、静物观察训练。对指定的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指导观察。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操场、教学楼等。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重点(最吸引你的)。如花坛的形状、你最喜欢的植物、花木,它们的颜色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看到它们你会想到什么等等。这样学生的观察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写的时候自然是水到渠成。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上学来你见到了什么,节假日你经历了什么事情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3、场景观察训练。每次学校组织各种活动时,我都会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如:拔河比赛。我会让学生观察拔河学生的表情、动作,还让学生注意观察那些啦啦队的孩子们,他们紧张的神态、大声的呐喊等,为他们习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对于观察到的东西,我会及时引导学生写成片段。尤其注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进行思考,由观察到的现象挖掘、提炼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习作也自然有了自己思考的东西。习作水平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的有关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等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丰富的材料。那么,如何积累丰富的素材呢?我主要从两方面: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我特别重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赛、办手抄报等;另外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布置学生帮家长做家务(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每天看电视新闻、看一些专题节目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从读书中积累素材
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确、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为此,我每天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每学期要求学生阅读一两本优秀书籍。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发现书中的好词好句,好的段落,作者好的感悟等等都要及时记录下来,有时间再阅读、领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就会积累很多的东西。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下转第85页)(上接第86页)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更生动、完美。
四、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学生有了大量的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习作。即“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写作方法上还要适当指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做到:
1、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后,引导学生分析名家是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进而引导学生仿写。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后,我就指导学生运用在这一课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在文中摘录的好词好句来仿写一篇《家乡的春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写一直写到正月十五结束。文章叙事条理性很强,内容真实生动,而且详略得当。
2、认真审题,搞清习作的要求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所要写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指导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让学生心中有重点,而不至于是一团乱麻,无处下手。
3、帮助学生编写提纲。提纲是学生作文的构思过程,学生作文时,往往语无伦次,不知道把众多的素材如何组织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4、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当学生写好初稿以后,还要学会修改,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途径。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认真指导学生一起修改作文,而且要不厌其烦的多次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尝到乐趣。
五、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作文
学生每一次作文后都会很急切地想知道老师给自己的评价,这种对作文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因此,教师的作文评改首先一定要及时,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评价要准确到位,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同时给学生的写作指明改进方向。使每个学生见了评语后都有成就感,增强继续写作的信心。
习作教学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19/5/19 21:05:02
- 【点击频次】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