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作者】 李 侠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步入初中阶段以前,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文言文。加上文言文生涩难懂,有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对学习文言文产生畏难心理,以致文言文学习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弱项。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三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以历史为背景,以故事为引线,提高文言文教学趣味性。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解释生涩难懂的文言“字”和“词”,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懂得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教材《论语》一课,我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述关于宋代开国名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转入对《论语》一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注意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这样,通过《论语》学习,学生了解了常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用法,逐步消除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二)注意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有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词语在字面上区别不大,但译成现代汉语则意思不同。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从表面上看,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词的意思没有多大区别,“异”可解释为“奇怪”,“水”可解释为“河水”,“箕畚”可解释为“箕畚”。但是,把这些词直接翻译成为现代汉语时,就会发现句子意思不通顺。我告诉学生:按文言文词的常用意思翻译句子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就要想到这个词被活用,应当运用逻辑、结合句意来判断这个词在句中的实际意思。学生能把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正确地翻译为现代汉语,就化解了文言文学习的难点,进一步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开设“文言文活动课”。每个月下旬,我安排一节课作为“文言文活动课”。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之前,我都向学生推荐一篇文言文,并提出学习要求:1.通读这篇文言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选择自己最喜欢某一段故事情节讲述给家人听,并说出你喜欢它的理由。2.阅读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先查工具书,再请教他人,把未能解决的问题拿到“文言文活动课”交流讨论。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选择所喜欢的某段故事情节合作表演。比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惧心理,我安排他们在国庆节假期阅读浅显文言文《王冕求学》,把阅读过程中存疑的问题圈出来,查字典,请教他人,或与同学讨论,在国庆节后的“文言文活动课”表演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因此,每个月的“文言文活动课”就成为了学生们最期待的语文课。在“文言文活动课”上,学生们讲述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有些学生说到激动之处辅以手舞足蹈。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大都能够得以解决。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情况适时地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点。表演故事情节这一环节,学生兴奋不已,表演得有声有色,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开展文言文知识小竞赛活动。我每个月安排一节语文课给学生开展文言文知识小竞赛活动。其竞赛项目有:1.学生分小组说出古诗上半句或下半句,让另外一组抢答;2.出与课文有关的文言文常识题,让学生竞答;3.出示含“之”“乎”“者”“也”等词的句子,让学生抢答这些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文言文知识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三、巩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有关词语的基本用法之后,我开始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读书心得,或者给同学、老师或亲人写信。放寒暑假之前,我布置文言文写作话题,让学生根据命题方向用文言文来写作。比如,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之后,让学生用文言文写两三百字的读后感;让学生用文言文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玩过的景点等。把学生用文言文写得好的读后感和书信粘贴在教室的板报上,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文言文用词和句式有自身特点,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作,有文言文的“味道”,学生就必须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以及助词、介词、连词等的含义和用法,形成“学文言文、用文言文”的氛围,可以巩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发布时间】2019/5/19 21:06:03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