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教学

 

【作者】 格 桑

【机构】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在全面的改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笔试,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有着忽视。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口语表达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学生表达和表述自己的方式之一,其次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要有所提高。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提升的和积累的精神文化之一,其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与肢体语言一样是人类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渠道,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发展也在提高,而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扩大交际范围,提升表述能力的同时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导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表述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口语提升一定有着合理的安排和计划。
  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存在的问题
  1.1口语交际课程意识缺失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
  语言表达是学生的基本常识,对于小学教学活动来说,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都已经有了简单的表述能力,导致教师对于语言表述产生误会,错误的认为语言表述只是简单的语言交流,学生只要存在表述能力就可以。其实在语言表述方面,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着对于口语交际培养的意识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安排的口语表述课程被认为是活动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安排活动和知道,不会对学生做出具体的指导,同时教师对于口语的交际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无法在课堂上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安排。
  1.2语言表达枯燥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存在两种形式的表述方式,作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而在学生的表述情况上,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晰较为枯燥而作为表达语言有着一定的表述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其实际原因是学生对于语言表述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的表述显得枯燥,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同时对于学生在语言的交流方面产生阻碍,导致学生放弃或者不愿交流的情况出现。这就是课堂或者活动中产生交流少或者不愿意交流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升。
  1.3对于交际的内容单一,无法多样化
  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着教学思维落后的情况。这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表述的内容落后没有心意。小学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次阶段的小学生有着跟学的特性,会跟随教师在课堂的表述学习,所以导致在语言交流上没有心意,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交流的多元化,在教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认知和语言环境。为学生的口语交流打下基础
  1.4课堂交际肤浅,没有实践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课本教学内容都对口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忽视,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简单,没有实际的功能性。对于学生的生活交流帮助不大,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增加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提高策略
  2.1利用和整合资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流话题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入千家万户,这对于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首先在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要在实际问题出发,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和设立有效并且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交际空间,帮助学生使用口语交际。其次在交流的问题上要下好功夫,教师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和学生的年龄等实际问题,设计交流的话题,来吸引学生主动去与人交流,同时对于话题的选择上要有创新性、扩展思维,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去设定话题。
  2.2通过推广普通话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其在语言交流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普通话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校园开展普通化推广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校园活动中,加入普通话推广活动,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提高,同时在开展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加入相关的活动,有助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进行口语交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学生开展普通话交流和推广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普通话的使用度。所以在学校开张关于普通话推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普通话使用上有着提高,同时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提升。
  2.3创造口语交流环境,提升学生口语交流的兴趣
  对于新式的教学思维来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是对于学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帮助,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定良好的交流气氛,利于学生交流,其次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活动的方式,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辩论会,或者演讲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指导锻炼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组织上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设定固定的情景,要求学生表达出来,用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4创设情景,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4.1改革课堂的考试形式
  在口语教学中,可尝试放弃卷面考试的形式,改为学习英语口语考试的方法,在考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段文章,同时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中的思想,或者可以和教师进行对话,从而来提升和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刺激,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练习上。在训练中随机考核,也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压力是动力的源泉。在压力的驱使下,大部分同学都会重视每一次课堂的口语练习。这样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2.4.2阅读和比赛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技校生好胜、渴望成功,期待受到奖励的心理特征,注重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给他们设置好拼比的舞台。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口语课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使用课文阅读的方式,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篇篇经典。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运用文本的阅读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口语交际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正促进学生内化和吸收课文语言,提高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的技能。当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感悟并内化了某些语言现象和规律后,适时进行迁移和运用是完全必要的,它能促进消极言语向积极言语的转化,并使学生在表达运用语言实践中,更能了解语言规律,规范的运用文字,也为口语交际表达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口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全面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有对于学生的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做出全面的提升,小学生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教师一定要注重在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到全面的关注,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王娜.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石芳媛.湖南师范大学2014
  • 【发布时间】2019/6/30 11:53:04
  • 【点击频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