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强化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数学练习题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教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如何使强化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设计小学数学趣味性和开放性练习题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趣味性;开放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趣味性的练习,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勤奋地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真正登上数学生活的航船。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益。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一、强化练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新引趣。
新鲜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新颖的题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的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后,可设计这样一组口算:1/3+1/4,1/3-1/4,1/5+1/6,1/5-1/6……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且都是相差1。学生计算时感到很有趣,并在计算过程中总结规律,寻找捷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进而可让学生把找到的捷径推广到以下一组题的口算中:1/10+1/11,1/12+1/13,1/10-1/11,1/12-1/13……提高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2)以动引趣。
好动是儿童显著的心理特征。设计练习应尽可能让儿童动一动。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可使兴趣倍增。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多让摆弄学具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安排动手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三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用尺量一量,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有10盆红花,10盆黄花,10盆兰花要摆成一个小花坛。设计一个你认为最合理又漂亮的花坛摆放方案。
(3)以赛引趣。
小学生都有好胜的特点,用于竞争。适当设计竞赛式的练习,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如夺红旗、争当口算小明星等等。
(4)以趣引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发现,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个数也不相同,可能剩下3、4、5个角。通过这一操作练习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从而也消除了“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又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在这节课快结束时,我模仿‘幸运52’的‘猜价格’环节进行了‘猜数字’的游戏:先叫一位同学到前面,然后我拿出课前准备的数字卡片面向其他同学,只告诉这位同学卡片上数的大致范围,前面的同学大声猜数字,讲台下的同学们告诉他猜大了还是猜小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学会判断的方法。
(5)以趣诱奇。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猜测结果与实际三角形对照,大家一起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具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从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6)以趣促思。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趣味性的数学练习帮助我们由表及里、由末至本地将数学内在的理性精神以一种喜悦、生动、震撼的方式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同步提升。设计趣味性习题时,可以通过游戏、猜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产生求知欲。例如,出示这样两道题:树上有14只鸟,飞走了10只,树上还剩下多少只鸟?树上有一群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8只,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鸟?在学生完成后,观察比较:同样是鸟飞走了,为什么第一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数学价值的了解。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儿歌、小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的练习,寓学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
开放练习是指条件、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由模仿走向创新。
1.概念教学中开放性练习。
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A、4+4+4+4=( )×( );B、4+4+4+4+3+5=( ) ×(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 4×6、6×4、3×8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2.计算教学中开放性练习。
(1)封闭式:15-3×4。
(2)开放式:15□3□4。答案可以是:15-3×4、15+3×4、15÷3+4、15×3-2、15×3+4等。
3.应用题教学中开放性练习。
(1)条件开放。A、封闭式: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开放性: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题中,可以是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2倍,也可以是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因此,它的条件是开放性的。其答案分别为:90°、45°、45°和72°、72°、36°。
(2)问题开放。A、封闭式: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0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多挖10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B、开放性: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0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多挖10米。两队合作挖好。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B题中可以求出:乙队每天挖多少米?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甲乙两队分别挖了多少米?乙队比甲队多挖了多少米等问题。
(3)条件和问题同时开放。A、封闭式:妈妈去商店买3元一个的杯子,她付给售货员30元钱,找回了3元,问妈妈买了几个杯子?B、开放性:妈妈去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9元与3元一个的两种。她付给售货员30元钱,找回了3元。请指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B题的可能有:买一种杯子:(30-3)÷3=9(个)或(30-3)÷9=3(个);买两种杯子:9元的买2个、3元的买3和或3元的买6个、9元的买1个。
以上举例,主要是想说明怎样把现行材中的封闭式练习通过改良转化为开放性练习。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总之,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一轮课改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数学练习,可以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趣味性;开放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趣味性的练习,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勤奋地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真正登上数学生活的航船。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益。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一、强化练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新引趣。
新鲜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新颖的题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的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后,可设计这样一组口算:1/3+1/4,1/3-1/4,1/5+1/6,1/5-1/6……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且都是相差1。学生计算时感到很有趣,并在计算过程中总结规律,寻找捷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进而可让学生把找到的捷径推广到以下一组题的口算中:1/10+1/11,1/12+1/13,1/10-1/11,1/12-1/13……提高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2)以动引趣。
好动是儿童显著的心理特征。设计练习应尽可能让儿童动一动。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可使兴趣倍增。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多让摆弄学具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安排动手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三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用尺量一量,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有10盆红花,10盆黄花,10盆兰花要摆成一个小花坛。设计一个你认为最合理又漂亮的花坛摆放方案。
(3)以赛引趣。
小学生都有好胜的特点,用于竞争。适当设计竞赛式的练习,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如夺红旗、争当口算小明星等等。
(4)以趣引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发现,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个数也不相同,可能剩下3、4、5个角。通过这一操作练习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从而也消除了“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又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在这节课快结束时,我模仿‘幸运52’的‘猜价格’环节进行了‘猜数字’的游戏:先叫一位同学到前面,然后我拿出课前准备的数字卡片面向其他同学,只告诉这位同学卡片上数的大致范围,前面的同学大声猜数字,讲台下的同学们告诉他猜大了还是猜小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学会判断的方法。
(5)以趣诱奇。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猜测结果与实际三角形对照,大家一起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具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从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6)以趣促思。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趣味性的数学练习帮助我们由表及里、由末至本地将数学内在的理性精神以一种喜悦、生动、震撼的方式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同步提升。设计趣味性习题时,可以通过游戏、猜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产生求知欲。例如,出示这样两道题:树上有14只鸟,飞走了10只,树上还剩下多少只鸟?树上有一群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8只,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鸟?在学生完成后,观察比较:同样是鸟飞走了,为什么第一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数学价值的了解。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儿歌、小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的练习,寓学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
开放练习是指条件、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由模仿走向创新。
1.概念教学中开放性练习。
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A、4+4+4+4=( )×( );B、4+4+4+4+3+5=( ) ×(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 4×6、6×4、3×8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2.计算教学中开放性练习。
(1)封闭式:15-3×4。
(2)开放式:15□3□4。答案可以是:15-3×4、15+3×4、15÷3+4、15×3-2、15×3+4等。
3.应用题教学中开放性练习。
(1)条件开放。A、封闭式: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开放性: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度数的2倍,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题中,可以是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2倍,也可以是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因此,它的条件是开放性的。其答案分别为:90°、45°、45°和72°、72°、36°。
(2)问题开放。A、封闭式: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0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多挖10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B、开放性: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0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多挖10米。两队合作挖好。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B题中可以求出:乙队每天挖多少米?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甲乙两队分别挖了多少米?乙队比甲队多挖了多少米等问题。
(3)条件和问题同时开放。A、封闭式:妈妈去商店买3元一个的杯子,她付给售货员30元钱,找回了3元,问妈妈买了几个杯子?B、开放性:妈妈去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9元与3元一个的两种。她付给售货员30元钱,找回了3元。请指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B题的可能有:买一种杯子:(30-3)÷3=9(个)或(30-3)÷9=3(个);买两种杯子:9元的买2个、3元的买3和或3元的买6个、9元的买1个。
以上举例,主要是想说明怎样把现行材中的封闭式练习通过改良转化为开放性练习。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总之,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一轮课改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数学练习,可以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 【发布时间】2019/6/30 11:53:33
- 【点击频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