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生物学“导学、展示、过手”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王 振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赛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导学、展示、过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质教学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对生物学事实现象感兴趣、好奇、好问、好学,思维活跃,勤于动眼动手动脑的特点,在教学中,真诚关心学生,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多与学生接触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逐渐学会学习是完全有可能的。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不放弃、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要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得到发展。就生物教学而言,就要使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导学、展示、过手”正是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适合该校学生实际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二、“导学、展示、过手”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1、导学
  导学是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基本方式,尤其适合课前和课初学生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皆是创造之才,时时皆是创造之机,处处皆是创造之地。”此话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在于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学习生物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历经验,从实践中学习生物学。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学习呢?
  (1)课前设疑是导学的前提
  如果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认真备课,巧妙设疑,才能在课前和课初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这样导学的效果确实不错。设疑导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课堂提问是导学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就要精心设问,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对教师要求较高。因为教学必须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提问的时机、方式、方法等都要灵活有效。
  (3)重视实验教学是有效导学的基本保证
  如何让学生认识生命现象和规律,明确生命的特点,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生物学是实验科学,不能只靠语言文字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正确结论,这是最有效的生物学导学的方法之一。如“种子的成分”教学,学生明确了种子成分后,通过实验就能加深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理解。又如学生通过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就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存在。这样的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用事实说话的道理。
  (4)适时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是导学的重要基础
  恰当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有关生命现象,是导学的重要基础。因为这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感性材料和有力证据。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庭或学校饲养一种动植物,写出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光照、土壤、空气、水分、温度等)的关系,引导学生调查社区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到野外考察当地动、植物资源以及近年来的数量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发言,用事实说话,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展示
  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自主有效学习成果以及所遇到问题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和交流所遇问题的平台,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如“生态系统概述”一课的课堂展示,我们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生态系统事实,然后就下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以凯巴森林为例:
  (1)根据该森林中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说出它们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
  (2)该森林中还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它们又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
  (3)以黑尾鹿的生存为例,说明黑尾鹿的生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4)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在交流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概括获得下列知识(基本概念)。
  ①什么是生产者(植物):
  ②什么是消费者(动物):
  ③什么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④什么是生态系统: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非常好。正如德国一位教育家所说“不好的教师是传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况,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
  3、过手
  所谓过手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反馈和训练的活动。对于过手,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和手段,及时对学生的观察、复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情况,作出效果与价值判断,促进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如“生态系统概述”教学结束时,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对校内“一个充满生机的水池和小山”的组成成分、各种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说明,用网络图示等表达。通过这样的及时检测反馈训练,可使学生所学新知得到巩固和迁移,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导学、展示、过手”是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而不是一种教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不断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逐渐学会学习,这正是“导学、展示、过手”基本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
  • 【发布时间】2019/6/30 12:55:22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