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 张 炜

【机构】 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教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原有的只重视学习成绩的陈旧教育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体育教育;小学

  素质教育的推进对现在小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也要有一技之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的兴趣班,诸如舞蹈、书法、歌唱等。这样一来,孩子能够锻炼的时间就更少了。而体育锻炼作为孩子从事其他方面学习的重要基础,不仅承担着调节学生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重任,而且在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体育对学生的积极意义,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体育教育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唤起当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以及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
  1.小学体育对小学生的积极意义
  在这个学校只会用分数衡量“好学生”和“坏学生”的社会,体育锻炼无疑是缓解这一重大压力的有利调节器。小学体育因为它起到调节压力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的作用,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了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在与同学的课堂游戏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友爱同学的意识;在与伙伴的比赛中,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同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2.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
  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法教授,只是机械的完成教学目标,最后看似完成了每堂课的任务,但是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导致没有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一个不良后果就使很多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了。例如在教授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向学生示范某个动作的正确姿势,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很少有教师去能够借助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引导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想象,导致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另外,大多数的教学都是教师单向的向学生示范动作,很少主动了解学生对该动作的的接受能力以及导致动作失范的细节原因,这是由于师生互动环节的缺失造成的。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让学生全面深刻的学习每个动作,也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的难点。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活动,学生充当的是听众的角色,课堂上很少有单独发言和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学生和老师都很难有创新的萌芽,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接受的不过是同样的老知识。
  2.2课堂气氛存在两个弊端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在课堂上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但是良好的课堂气氛不等于单纯的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或者严肃刻板的课堂环境,而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发现,目前在很多相对贫困的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由于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或教学目的意识不强,在课堂上往往采取自由放任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游戏玩乐,这样显然达不到应该有的体育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很多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反而过分看重课堂任务,课堂气氛严肃压抑,同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3.1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问题,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在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指修正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中陈旧的不合理部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探索更切合学生发展新的教学模式。要改变现在的这种体育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的全新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储备与所讲解的理论知识相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在活动中都应该采取双向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擦除创新的火花。
  3.2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从事教学活动时,不能以刻板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同时兼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发展。因此,在从事教学设计时,应该将更多游戏活动贯穿到其中,课堂上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技能的教授,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引入体育游戏的意义在于通过提供形式各样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借助真实的体验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3.3提供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对于在课堂上犯错的学生多给予宽容与鼓励。创造性思维的萌芽需要能够容忍错误发生的环境,教师给学生纠错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始终以轻松愉快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管制关系。平等愉快的关系往往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相比较其他主体课程,仍然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短板,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克服。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创造性思维始终贯穿于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静.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2(31)
  [2]吴慧红.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16(01)
  [3]张小平.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6(21)
  • 【发布时间】2019/6/30 12:55:36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