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作者】 王朝礼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板桥乡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实施情感教育,应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创设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数学走进生活,活用教材。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要有科学性、启发性、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近几年我进行了一些摸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大多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管教,一点儿不重视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除受此影响外,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主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实施情感教育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心里需要,也是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一种“心里过滤器”和“催化剂”,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提高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了初中教学课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书量大和变化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应用题、二次函数图象、图形的旋转、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投影仪来完成,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弧长和扇形面积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不是单纯画一画,算一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弱,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以致影响学习效率,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以至于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心理特征,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首先,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然后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趣味。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借助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伸。
  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走进生活,活用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课堂中,为学生端正明确的学习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情,走进生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19/6/30 13:04:51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