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推广普通话

 

【作者】 朱 超

【机构】 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前教育机制中,用普通话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语言,随着普通话在课堂上的大量使用,课堂教学质量正在逐步改进和提高。但在有农村小学普通话推广和普及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何真正地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有限时间,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发挥语文的特长,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呢?还需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特点,整理出一套适合学生们的课堂教学提案。
  【关键词】 农村小学;推广;普通话

  一、农村小学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普通话水平整体素质较差
  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地方土音、方言的影响,许多教师即使用普通话授课,也是相当困难的,更别说课后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了。加之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也严重影响到普通话的推广,所以久而久之,用推广普通话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
  (二)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农村,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没有学习普通话的氛围;许多孩子上课能说,下课不说、发言能说,讨论不说。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学习一些地方俗语,也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在孩子们心中,讲普通话简直就是包袱,当我们想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还需要在心里翻译一下。
  (三)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掌握不好
  在低年级,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掌握不好,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连最起码的声、韵母都区分不清,至于前、后鼻音、翘、平舌音等基础发音更是发不好,平翘舌不分;以至形成朗读能力差,吐字不清,带有严重的地方口语的不良现象。
  二、加强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信心,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对教学充满信心
  1、对职业前景充满信心。教师要提高教学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也同时体现着自己教学成功之处。教师对教学效果要进行正确分析,特别是对失败的原因,不一味的抱怨学生。善于调整心态,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2、对教学充满信心。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教师的自信将給学生带来自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述中,一定要做到浅词造句的规范肯定,用语的幽默风趣。以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去赢的文化的自信。
  3、对学生充满信心。应改变对学生的认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他都有表情达意的自由和权力。教师一定要关注这一部分学生,要相信他们,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情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敢于发言。
  (二)提高耐心
  1、戒骄戒躁,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热情健康的情感态度,不带不良情绪进入课堂,特别是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不顺心的时候,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
  2、诲人不倦,解除学生疑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学内容的思维内涵,采用“设疑一猜想一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建立过程,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考、设疑和交流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敢问、爱问、会问”。
  3、持之以恒,注重学生成长。注重教育过程的长期性。把育人贯穿于一门课程的各个环节,渗透于一门课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开课动员、课程实施、课程总结,以及讲授时间、辅导时间,教师都应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三)加强拼音教学,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重视低年级的拼音教学。部分学校总是把优秀教师放在高年级,而将工作马虎,教学手段一般的教师放在低年级,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万丈高楼平地起”“普通话应该从娃娃抓起”。
  (四)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敢说普通话
  对于地方语言较浓的小学生来说,课后讲普通话羞于启齿。我曾经还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一个小朋友学习很认真,老师告诉他,我们在交流时应该使用普通话,他很听话,在下课的时候和同学用普通话交流,结果反而遭到小伙伴的嘲笑,幸好当时,我看到这样的情况立刻制止并且严厉地批评了嘲笑别人的学生,但是,这件事在他心里成为了一个阴影,在课下,再也看不到他不使用普通话了。
  (五)调动兴趣,让学生乐说普通话
  结合普通话教学实际情况,每天给学生一定的说普通话时间,让想说的学生大胆说,其他同学认真听,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及时地给予纠正,另外,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并提供表达读书收获的机会,并定期举行普通话活动,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品、相声都是普通话很好的表现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书、说话的兴趣,使学生乐听、乐说普通话。
  (六)创造普通话氛围
  在学校醒目处张贴标语,把普通话的推广规范化、制定化。学校的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
  三、加强监督,大力推广
  采取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教师随时监督的办法,强强管理,予以推广。课上师生之间交流一定要用普通话,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普通话,不要在意别人是不是笑你,习惯了就不会觉得别扭了。从而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那就是大家都说普通话。用普通话说一说你的作业,你家里发生的事,可能不会特别流利,但是一定要试着去说,用普通话去叙述一件事。说好一句、两句、三句,就会慢慢地接近成功。课下同学们之间交流也用普通话,你说、我说、大家说,就能共同推广好我们的国语。大胆的练习去说普通话,你会发现你说的话有很多的人愿意听,因为他们都能听得懂。因为在很多的公共场合,你如果不说普通话,大家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你自己也会觉得说话变得很别扭。而如果你说的是普通话大家就会觉得很正常,听着也很舒服。孩子们更是得从小培养他们说好普通话。尤其是家在农村的孩子,因为平时说的不是普通话,在读拼音的时候就会读不准,声调也会出错,影响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如,平时彝族孩子“an”韵和“ong”不分,造成了许多错别字的出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从小做起,抓住有利时机,向孩子们推广普通话。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起点,新世纪的孩子们要与众不同,要让他们赢在起点。积极地做好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宣传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指导好他们是我们的义务。
  普通话是我们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我国语言文字法所规范的通用语言,我们教师有必要更有义务推广使用好普通话。 
  参考文献:
  [1]黄雅婷.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辨析[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2):20-22. 
  [2]吕静.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71-88.  
  • 【发布时间】2019/7/22 17:30:43
  • 【点击频次】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