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预设的着力点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教学是有计划、有准备的活动。高效课堂源于有效预设,有效教学预设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创建高效课堂,就应从教学预设开始,抓准着力点,突出预设实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预设;新;巧;有效性
把功夫花在课前,是教学作为有计划、有准备活动的强烈要求。我们知道,高效课堂源于有效预设。预设就是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流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反馈作业的安排,学习如何评价等要素进行计划预置,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作好准备。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但在实践中,除个别老师不太注重外,大多老师还是很乐意把时间花在预设上,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准着力点,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不成功。今天,我想把我的实践心得与你分享。
一、有效的教学预设应注重“新”
课堂新颖,才能满足学生好奇需求,才能给课堂带来变化。作为课堂流程设计的教学预设,只有设计新颖,才能让教学过程变得别致有趣。为此,作为新课改实践者的我们,要不走老路,不落俗套,要创有个性化课堂。传统教学过程“组、复、新、巩、布”虽然适用,但一双鞋子穿到底,难免生厌不合学生胃口,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须大胆创新。这个工作显于课堂,但应始于课前预设。那如何创新又有特色呢?就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新颖多变,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要详细充实,在总体安排上要有明显的风格特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同时,还能带给学生身心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要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二、有效的教学预设应突出“巧”
所谓“巧”,不仅体现在教学结构设计巧,还有教学内容的巧妙呈现,巧妙解决,以及学生解题方法的巧妙,都是预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巧妙地安排课堂的内容与结构,细心地构思教学程序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觉到知识巧在其中,而且还能享受探索、发现规律和学习的快乐。例如,我曾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巧设了以下两组题,以便引出公式。
第一组:计算:①(x+2)(x-2); ②(2+3m)(2-3m);
③(p+q-2)(p-q+2); ④(3x+y)(3x-y)。
第二组:计算:⑤(3x+2)(2x-2);⑥(2p+q)(p-q)。
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①至④题;二是观察化简结果;三是提出平方差公式的猜想;四是用(a+b)(a-b)作一般性的推理;五是计算⑤、⑥两题,观察它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化简成两项式;六是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平方差公式,然后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中度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自然良好。究其原因是以上两组题设计的梯度恰当,对应精巧。
三、有效的教学预设应强调“精”
“精”就是精当、精确和精准,体现在教学用时和教学内容上。因此,我们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强调“精”字,即精于时间,精于点拨,精于启发,精于引导。既要使学生深刻理解、领会教学内容,又要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活跃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不断思索、不断探求、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快乐的过程。就“精讲”来说,表现在说话要准,内容要当,用时要合理。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当然也是一节课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的讲一定要讲在点子上,讲在知识的引发点、衔接点、疑难点、关键点上。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其他性质都是由它派生的)一定要讲深、讲透,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辐射,为今后学好分式这一章打下牢固的基础。除了精讲之外,在学生练习时,也要适时给学生解惑、点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练什么、练多少、练多深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即达到“精练”的程度。只有注重了这样,才叫恰到好处,精妙绝伦。
四、有效的教学预设应贵在“实”
并非所有教学预设都能达到预期目的,除了上面讲的新、巧、精外,还有注重“实”,即教学实效性,也是近年来课改提得最多、喊得最响的教学要求。从近段我校教研活动中的一些数学竞教课来看,老师们为形式新颖的课堂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实际效果如何,我们还得去考究,从课堂来看,特别是运用多媒体和情境两种策略,“创造”出了无比花哨的场景,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一点没有实效感。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摆夺人眼球的花架子,不求哗众取宠的轰动效应。讲概念,要讲得入木三分;做练习,要达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才能较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不论是课堂上的多媒体使用,还是情境创设,其目的不是展示教师实力,而是将你实力转化为课堂实效,让学生获得切实有效的数学培养,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突出课堂实效,重点看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总之,有效的教学预设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保障。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精心预设,注重预设的新、巧、精和实,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方能找准着力点,为课堂有序、有效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秀丽,试分析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J].考试周刊,2017年。
[2]殷伟康,摭谈数学有效教学的“八个着力点”[J].中学数学研究,2011年。
[3]魏刚,试分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预设;新;巧;有效性
把功夫花在课前,是教学作为有计划、有准备活动的强烈要求。我们知道,高效课堂源于有效预设。预设就是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流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反馈作业的安排,学习如何评价等要素进行计划预置,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作好准备。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但在实践中,除个别老师不太注重外,大多老师还是很乐意把时间花在预设上,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准着力点,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不成功。今天,我想把我的实践心得与你分享。
一、有效的教学预设应注重“新”
课堂新颖,才能满足学生好奇需求,才能给课堂带来变化。作为课堂流程设计的教学预设,只有设计新颖,才能让教学过程变得别致有趣。为此,作为新课改实践者的我们,要不走老路,不落俗套,要创有个性化课堂。传统教学过程“组、复、新、巩、布”虽然适用,但一双鞋子穿到底,难免生厌不合学生胃口,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须大胆创新。这个工作显于课堂,但应始于课前预设。那如何创新又有特色呢?就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新颖多变,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要详细充实,在总体安排上要有明显的风格特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同时,还能带给学生身心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要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二、有效的教学预设应突出“巧”
所谓“巧”,不仅体现在教学结构设计巧,还有教学内容的巧妙呈现,巧妙解决,以及学生解题方法的巧妙,都是预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巧妙地安排课堂的内容与结构,细心地构思教学程序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觉到知识巧在其中,而且还能享受探索、发现规律和学习的快乐。例如,我曾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巧设了以下两组题,以便引出公式。
第一组:计算:①(x+2)(x-2); ②(2+3m)(2-3m);
③(p+q-2)(p-q+2); ④(3x+y)(3x-y)。
第二组:计算:⑤(3x+2)(2x-2);⑥(2p+q)(p-q)。
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①至④题;二是观察化简结果;三是提出平方差公式的猜想;四是用(a+b)(a-b)作一般性的推理;五是计算⑤、⑥两题,观察它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化简成两项式;六是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平方差公式,然后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中度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自然良好。究其原因是以上两组题设计的梯度恰当,对应精巧。
三、有效的教学预设应强调“精”
“精”就是精当、精确和精准,体现在教学用时和教学内容上。因此,我们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强调“精”字,即精于时间,精于点拨,精于启发,精于引导。既要使学生深刻理解、领会教学内容,又要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活跃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不断思索、不断探求、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快乐的过程。就“精讲”来说,表现在说话要准,内容要当,用时要合理。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当然也是一节课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的讲一定要讲在点子上,讲在知识的引发点、衔接点、疑难点、关键点上。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其他性质都是由它派生的)一定要讲深、讲透,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辐射,为今后学好分式这一章打下牢固的基础。除了精讲之外,在学生练习时,也要适时给学生解惑、点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练什么、练多少、练多深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即达到“精练”的程度。只有注重了这样,才叫恰到好处,精妙绝伦。
四、有效的教学预设应贵在“实”
并非所有教学预设都能达到预期目的,除了上面讲的新、巧、精外,还有注重“实”,即教学实效性,也是近年来课改提得最多、喊得最响的教学要求。从近段我校教研活动中的一些数学竞教课来看,老师们为形式新颖的课堂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实际效果如何,我们还得去考究,从课堂来看,特别是运用多媒体和情境两种策略,“创造”出了无比花哨的场景,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一点没有实效感。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摆夺人眼球的花架子,不求哗众取宠的轰动效应。讲概念,要讲得入木三分;做练习,要达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才能较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不论是课堂上的多媒体使用,还是情境创设,其目的不是展示教师实力,而是将你实力转化为课堂实效,让学生获得切实有效的数学培养,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突出课堂实效,重点看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总之,有效的教学预设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保障。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精心预设,注重预设的新、巧、精和实,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方能找准着力点,为课堂有序、有效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秀丽,试分析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J].考试周刊,2017年。
[2]殷伟康,摭谈数学有效教学的“八个着力点”[J].中学数学研究,2011年。
[3]魏刚,试分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7/22 17:31:39
- 【点击频次】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