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培养

 

【作者】 齐 敏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美术教育的模式在不同的年代中不断更新,其中,创新性是关键性因素,如何创新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深化的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背景以及学生的特点,提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美术;发散性思维;有效培养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回归到本源,思维的发散程度决定了创新的高度,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便成为焦点。
  1、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渴望,并且能够促进学生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思考解决,能够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成长不可缺少的能力,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能够扩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灵感,进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鼓励产生自我满足感,能够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模式,很少会进行有创意的改变,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后,都会让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活动,并会在黑板上展示出作业样本,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学生的发挥,学生也对这样的上课方式产生了疲劳感。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也做出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一定要让学生的作品符合常规,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很多时候,对于学生作品中很多天马行空的创作,教师不但没有给予一定的赞美和欣赏,反而责怪学生不遵守规则,没有按照模板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逐渐的形成一种“老师就是对的”观念,放弃了自己的灵感,规规矩矩的按照老师给的参照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敷衍了事,这样的方式极大的破坏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导致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2.1课前长期性积累
  2.1.1观察丰富内心,是记忆的基础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同时通过视觉的观察后再在大脑中形成认识。当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时,如果学生内心苍白,什么都想不出来,那肯定是一个视而不见的视觉“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观察的积累,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前,教师就要针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采取措施。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例如:让学生栽种小型盆栽,观察植物生长不同时期的变化;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发现并观察昆虫鸟兽的特征:细心观察同学和周围的人面部表情特征等,并与同学相互分享观察的内容。除了视觉观察能力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绘画形式的表达,都需要学生把视觉所观察到的物象表达出来,有利于观察记忆的养成。
  2.1.2记忆积累是思维发散的源泉
  观察是记忆的基础,记忆的积累又是思维发散的的源泉,只有大脑中对大量的事物有所认知,思维发散需要大量的记忆积累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来源,因此对小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可以应用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进行训练,教师先提出对某一事物的观察体验,让学生去主动观察,并督促自己主动记忆,在一周或两周之后,用语言复述自己的观察,当一个学生复述时,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其所遗忘的部分,以此增加全班学生的共同感知与记忆,语言复述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此事物的主观印象和认知,去画记忆印象的联想创作。这以过程是对学生的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向短时记忆,再转化为长时记忆的一种较系统的训练,而这样的记忆储存之后所留下的痕迹越多,对日后的想象创作就愈有益,同时也为发散性思维提供更多的动力。
  2.2课上发散思维练习
  从概括形象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概括形象是具体形象高度集中概括的形象图象(如几何形、树叶的形状、绒线的形状),以概括形象为发散点,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形象,这是一种很好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围绕组合画或添画可以形成的情节内容,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教师先提供画面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这种添画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关键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效果显著。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式很多,关键需要教师对此有所重视,对于思维打不开的学生要重点关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3教学评价是推动小学美术教学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保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纳入教学评价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就像教师在绘画作品中将评价色彩是否和谐作为其中一个标准,学生在绘画时就会有意识地思考自己作品的色彩搭配问题,并不断修改、提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融入教学评价之中,在课后长期性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才会有所提高。
  通过对小学生成长规律以及美术教育在智力挖掘与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得知,加强深入浅出的认知思维活动锻炼以及加强表象能力的培样,是美术教育对学生发散思能力维培养的理论方法。基于这一教育方法的原理与原则对具体的实践策略和方式进行了探究,进而从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当中的独立性以及强化美术创作过程对学生的引导性两个层面,提出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学中当代艺术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施[D].尉爱姣.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姜祯.华中师范大学2017
  • 【发布时间】2019/10/14 16:52:20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