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林 剑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几何概念教学是引领学生走进“几何与图形”学习的开门课,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多样化的策略,让学生在直观化、活动化、变式等教学中轻松理解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有效策略

  几何图形概念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门槛,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方法单一,效果差,原因就是存在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概念的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而在要求上又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照抄,不会灵活应用。加上小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导致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有效性普遍较低。在全面推进新课改,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着力追求。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提高几何概念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几何基础知识教学
  几何概念的学习其实就是逐步完善几何概念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概念所处的系统出发,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唤起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增加或者减少原有概念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表象。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感知概念、去听取教师的言语说明,去阅读文字符号,去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了解概念的表征,有选择地把感知概念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概括,形成表象。此外,以原概念为切入点进行概念引入时,还可以将其与媒体演示相结合。例如,在四边形的概念基础上再加上对边相等这一特征,使学生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我们可以以媒体演示其变化过程,这样更加的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感知和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二、运用直观教具展示
  小学阶段的几何,都是源于生活实物的物化结果,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真实模型,我们就可将此作为教具进行直观演示,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源于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时,学生能够做到全方位的感知,便于从中抽象出几何形体。此外,它还可以为下一步结合学具,动手示范创造条件。例如《认识长/正方体》中,教师可以以长方体纸盒、正方体魔方、书本为实物,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并且等到了学生动手体验环节,教师还可以借助长方体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及面的特点;然后再由面引出棱,观察发现棱的特点后,又由棱引出顶点。学生跟着老师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看一看等活动,从中明确长方体面、棱、点的个数及其各自特征。这样能增强感知效果,便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选择教具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物或者模型,它们要能明显地体现学习对象的本质,减少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同时还要注意教具的大小及演示的高度,要做到让全班学生都看得到,看得清楚。此外,在概念形成时,不能只停留在直观感知的水平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从教具中抽象出几何形体,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搭建活动实践平台教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以说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因此,在以活动操作为切入点的几何概念引入过程中,我们应搭建活动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做到眼、耳、手、口、脑并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发展思维,从而抽象出几何概念的表象。操作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操作、语言、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三下《位置与方向》中为了让学生建立东、南、西、北的概念,在概念的引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观察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建筑物?然后做好记录,等回到教室后,再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这样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下一环节在地图上辨认这四个方向奠定基础。
  四、运用变式促进学生理解
  变式是一题多变的特殊情形,是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有效做法,有利于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发展思维。我们知道,一个概念,不仅具有内涵上的特征,也具有外延上的要求,即概念所指的对象除了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以外,还会在非本质属性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而我们学生就容易忽视外延上的一些特征了,例如,在教学“互相垂直”的概念时,学生常常习惯于把“垂直”理解成是竖着的,过直线外的一点作垂线也习惯于向水平方向画。当变化了直线的方向、位置,就会受到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误,以至后来在位置或形状有了变化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中画高、找高又发生错误,其原因就在于“互相垂直”这个概念的形成阶段未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变式材料,学生没能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一本质意义上对“互相垂直”实行抽象概括。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现象,教学中,运用变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精确、更稳定的概念理解,就显得非常必要。体现在实践中,我们就可在教学“互相垂直”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标准化的“互相垂直”,还要让学生知道变了样的“互相垂直”,即变式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本质。
  总之,要加强几何概念教学,让学生轻松走进几何与图形模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创新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愉悦、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侯福东,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2]夏宗盛,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策略[J].读写算,2015年。
  [3]徐涛,探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8年。
  • 【发布时间】2019/10/14 16:53:28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