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情景创设;分层教学;提高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共安排了四次操作。第一次是学习画圆,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画圆的方法,怎样用圆规画圆。第二次是把圆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得出了“折痕交于一点(即圆心)”,第三次是画圆的半径和直径,使学生悟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第四次是量出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使学生得出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这四次的操作,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4 (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做的却是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后进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出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并且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情景创设;分层教学;提高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共安排了四次操作。第一次是学习画圆,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画圆的方法,怎样用圆规画圆。第二次是把圆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得出了“折痕交于一点(即圆心)”,第三次是画圆的半径和直径,使学生悟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第四次是量出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使学生得出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这四次的操作,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4 (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做的却是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后进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出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并且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 【发布时间】2019/10/14 16:58:59
- 【点击频次】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