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论初中数学探索式教学法
【关键词】 ;
【正文】探索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索式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不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运用中发展数学技能的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呢?本文作如下研究。
一、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价值取向
探索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且探索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最佳的启发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法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学起来自然很轻松,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定位。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习方法,探索式教学正是切合这个思想,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能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及迁移。探索式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在之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受益于探索式教学打下的思维基础就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探索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备课方面做足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知识点的扩充,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二、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我结合对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和自身经验总结,觉得有效运用探索式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策略。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探索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依托于老师的充分课前准备,只有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具体实施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文献查阅,包括公式定理的产生、演变及应用等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查找,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对知识点进行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准备,同时还需要确定启发的方式。虽然这方面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但老师还是可以借鉴别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对此,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学习,让老师的思想处于教学前沿,方便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索式教学。
2.科学的课堂实施。
科学的课堂实施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既然是探索式教学就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填鸭式”、“咀嚼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不能只面对黑板边写边说,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讲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等,老师都需要时刻关注,保证教学方式有效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将知识点产生的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实现启发的有效性。
3.系统的课后反馈。
系统的课后反馈是对探索式教学的成果检验,也是后期丰富完善探索式教学方式的理论借鉴。课后反馈主要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察,所谓强调系统就是传统课后反馈只是通过习题和考试进行,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际掌握能力及运用能力的真实的反馈,也就无法获知探索式教学的效果。对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系统的课后反馈也依旧是从习题上来看,只是在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延伸性,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重复,而是要有一定层次难度的提升,同时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开展探索式教学。
4.合作的探索平台。
合作交流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探索,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索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也证明,“探索性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5.质疑的求异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不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在教学开始,要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并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抓住学生质疑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如何探索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适当的课外延伸。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富有思考价值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情趣,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对于古代数学家们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学生佩服不已,我就在讲课结束时提出挑战:我们与古代数学家比一比,看谁还能再找到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也欢迎同学推荐在英特网上或书籍等材料上找来的方法,在下一次的数学探索课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还因此而引发了一场“勾股大战”。学生成立了几个小派别,争论哪些方法更好,笔者适时参与,建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将几种有争议的证明方法的论证依据加以比较、分析,来判断哪些比较简单易懂。遇到没有学到的知识点,学生们有的通过网络自学,有的求助于我,甚至遇上我也不能解答的,我们就再去请教其他老师……在这次的拓展探索中,学生虽然大都不能凭己之力想出新方法,但在找寻及争论的过程中,却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学到了许多现阶段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在创新的路上迈开了小小的一步。
三、结语
总之,探索式教学法比与单纯的讲授式教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改变了过去全部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时间、空间。
一、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价值取向
探索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且探索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最佳的启发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法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学起来自然很轻松,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定位。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习方法,探索式教学正是切合这个思想,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能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及迁移。探索式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在之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受益于探索式教学打下的思维基础就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探索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备课方面做足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知识点的扩充,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二、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我结合对探索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和自身经验总结,觉得有效运用探索式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策略。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探索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依托于老师的充分课前准备,只有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具体实施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文献查阅,包括公式定理的产生、演变及应用等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查找,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对知识点进行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准备,同时还需要确定启发的方式。虽然这方面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但老师还是可以借鉴别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对此,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学习,让老师的思想处于教学前沿,方便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索式教学。
2.科学的课堂实施。
科学的课堂实施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既然是探索式教学就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填鸭式”、“咀嚼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不能只面对黑板边写边说,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讲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等,老师都需要时刻关注,保证教学方式有效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将知识点产生的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实现启发的有效性。
3.系统的课后反馈。
系统的课后反馈是对探索式教学的成果检验,也是后期丰富完善探索式教学方式的理论借鉴。课后反馈主要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察,所谓强调系统就是传统课后反馈只是通过习题和考试进行,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际掌握能力及运用能力的真实的反馈,也就无法获知探索式教学的效果。对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系统的课后反馈也依旧是从习题上来看,只是在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延伸性,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重复,而是要有一定层次难度的提升,同时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开展探索式教学。
4.合作的探索平台。
合作交流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探索,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索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也证明,“探索性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5.质疑的求异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不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在教学开始,要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并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抓住学生质疑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如何探索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适当的课外延伸。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富有思考价值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情趣,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对于古代数学家们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学生佩服不已,我就在讲课结束时提出挑战:我们与古代数学家比一比,看谁还能再找到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也欢迎同学推荐在英特网上或书籍等材料上找来的方法,在下一次的数学探索课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还因此而引发了一场“勾股大战”。学生成立了几个小派别,争论哪些方法更好,笔者适时参与,建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将几种有争议的证明方法的论证依据加以比较、分析,来判断哪些比较简单易懂。遇到没有学到的知识点,学生们有的通过网络自学,有的求助于我,甚至遇上我也不能解答的,我们就再去请教其他老师……在这次的拓展探索中,学生虽然大都不能凭己之力想出新方法,但在找寻及争论的过程中,却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学到了许多现阶段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在创新的路上迈开了小小的一步。
三、结语
总之,探索式教学法比与单纯的讲授式教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改变了过去全部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时间、空间。
- 【发布时间】2019/10/14 17:08:34
- 【点击频次】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