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使用与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新形势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与党和政府倡导的“法治”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因此,使用好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特点;突破;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法制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行好道德与法治教育,一本好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新形势下,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应运而生。因此,使用好统编教材,并不断加以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
一、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的特点
(一)教材编写中,强化了中国特色。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充分吸收了我国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该教材旨在满足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了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教材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教材体现了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有效结合。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就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
(三)统编教材的新亮点: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法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强化了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国际理解、人生价值、生态环境等新的理念,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
(四)体现了国际视野,符合当前新的形势。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的理论成果,又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教材资源的生活性趋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统编教材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青少年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教材形态的活动性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教材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其他实践活动;统编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多样性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时事热点等;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整体把握统编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及政治课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统编教材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二)处理好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面对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探索相应的最佳的问题解决方式。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反映学生成长需要的教材。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的生活成长为基础的,沿着学生生活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逻辑展开。因此,处理好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重要的意义。很值得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明显的的效果。问题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学生自学或教师讲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总结—变式,产生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观看教学实录,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与以往教学不同与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探究实践,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三)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将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
首先,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其生活是整体性的。其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随着其身心的发展,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丰富,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更加复杂。另外,教材的构架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生活的主导性、多向度和它的发展层次,凝练出相应的生活主题,展示比较典型的生活事件,构成相互联系的主题域,对每个主题域的学习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有这样的能力:即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将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统编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怎样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56-66.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47-53.
【关键词】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特点;突破;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法制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行好道德与法治教育,一本好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新形势下,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应运而生。因此,使用好统编教材,并不断加以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
一、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的特点
(一)教材编写中,强化了中国特色。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充分吸收了我国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该教材旨在满足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了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教材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教材体现了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有效结合。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就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
(三)统编教材的新亮点: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法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强化了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国际理解、人生价值、生态环境等新的理念,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
(四)体现了国际视野,符合当前新的形势。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的理论成果,又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教材资源的生活性趋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统编教材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青少年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教材形态的活动性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教材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其他实践活动;统编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多样性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时事热点等;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整体把握统编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及政治课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统编教材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二)处理好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面对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探索相应的最佳的问题解决方式。
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反映学生成长需要的教材。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的生活成长为基础的,沿着学生生活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逻辑展开。因此,处理好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重要的意义。很值得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明显的的效果。问题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学生自学或教师讲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总结—变式,产生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观看教学实录,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与以往教学不同与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探究实践,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三)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将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
首先,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其生活是整体性的。其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随着其身心的发展,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丰富,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更加复杂。另外,教材的构架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生活的主导性、多向度和它的发展层次,凝练出相应的生活主题,展示比较典型的生活事件,构成相互联系的主题域,对每个主题域的学习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有这样的能力:即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将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统编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怎样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56-66.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47-53.
- 【发布时间】2019/10/14 17:11:59
- 【点击频次】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