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的技巧探索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找规律的部分既不是几何图形,又不是数量计算,好像有些另类。似乎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的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这部分的内容该如何去学习和掌握呢,下面就工作教学中的一些简单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观察—寻找规律
观察是解决找规律问题的第一个步骤,有着重要的意义。观察问题的类型和特点然后才能进行猜测、推理等过程。例如:(1)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共有1+2+3+……+(n-1)=n(n-1)/2条线段。
(2)画线确定法。先从左边第一个点A开始向右边的点依次画弧线共有3条,再从第二个点B开始向右依次画弧线共有2条,再从第三个点C开始向右依次画弧线共有1条,最后一个点不用考虑,共有3+2+1=6条.(3)标数计算法。在每相邻两点之间依次标上自然数1,2,3,再将所标的所有自然数相加,即为所有线段的条数。在教学的过程中,先从数字规律扩展到字母,通过学生的认知规律,比较容易接受。
二、动手操作—体验规律的乐趣
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向来是教师认为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差,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才能让学生深刻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多积累感性的资源,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表象和直观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时,本人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给每四人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颜色不一样的乒乓球;大小一样的红豆,绿豆;硬币等实物,然后分小组,让学生摸一摸、掷一掷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物体摸到的可能性,初步形成表象,学生的直观思维在此也得到了很好培养。
三、实践—规律的运用很广广泛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找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
1、示范找规律
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要求: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互动可以使我们的这一节课的找规律,在学生的兴趣欢快的这个活动当中体现出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比较容易完成。
2、生活中用规律
我们生活中运用的规律也比较多。比如说,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让同学们先观察后动手摆出自己喜爱的,有规律的图案来。同学们可以按照颜色,类别等进行单一的找规律,也可以混搭在一起,这样他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这个能力,更加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扩展。
3、涂规律,提升能力
按同学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等,从而来加深孩子们对规律的概念的理解。
四、口诀找规律
数学中找规律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在一些学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的时候,学生容易比较搞混淆,然后我们可以采用这个口诀找规律,使我们的这个数学教学比较轻松愉快,让学生容易掌握。例如,奥数中的速算方法叫乘11的速算方法。有一句很形象的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如:18×11,先把18这个数两头一拉开变成 1( )8,中间就填1+8的结果.1(1+8)8,所以:18×11=191。又如:58×11,先把58这个数两头一拉变成 5( )8,中间就填5+8的结果.5(5+8)8,5+8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就变成6了,所以:58×11。=638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学生对于小数点,小数位等都有或多或少的疑惑,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就采用了口诀巧记法:小数乘法不算难,关键点好小数点。因数小数位数和,等同积中小数位。积中位数如不够,用0补足再点点。因数如果不为0,还有奥秘在其中。一个因数小于1,另一因数大于积。一个因数大于1,另一因数小于积。
规律是蕴含在数学中的数据与图形之中,不会直接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通过探索,发现,猜想,验证等,才能把“规律”寻找出来。
- 【发布时间】2019/10/30 10:56:59
- 【点击频次】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