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科学探究在化学课堂中开花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从探究式教学涵义出发, 从目前化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实施科学探究的策略两方面对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浅述。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中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还对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有较大帮助。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目前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真实的探究。目前探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贴上探究标签的不真实的探究, 表现如下: ①模式化的探究。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按照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的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将探究要素变成机械的环节去完成, 对核心要素把握不准, 缺乏探究内涵。②已知结论的探究。有些时候, 学生对教师设定的问题的结论早已知道了, 大家都在 “明知故探”, 使探究变成了验证正确结论的过程。③精心设计、刻意安排的探究。这类课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类似以上的教学中, 学生被动地演练或模拟探究过程, 做着一些不真实、不自然的 “探究”, 严重地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探究。由于目前班级容量普遍较大, 课堂中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所分组的人数过多,学习小组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往往只有一两个同学在做, 其他同学多在观看或等待, 在个别学生得出结论后, 教师一句 “大家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便匆匆结课,使探究课成了少数学生配合老师的表演, 长期如此,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其不利。
3、思维受控的探究。有时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 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和教材的思路进行学习。
4、没有思考深度的探究。由于探究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多, 难于把控, 使教师往往让学生 “浅尝辄止”, 不敢引发深度思考,生怕出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法收场, 进行不敢深究的探究。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 某组同学进行了错误的实验操作, “老师, 我们实验的结果是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不相等?”老师大感意外, “大概是天平坏了, 老师给你们换一台, 重做一次, 其他同学继续汇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引导学生细心排查)故然, 探究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那么, 现有条件下如何上好探究课? 除个人不能改变的条件外, 教师要对探究教学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要进行最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要进行教学策略研究。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环节和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式教学:
1、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动机的需求,让学生带着安全的情绪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信心,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一些矛盾,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个微观环节,都应该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揭示事物的矛盾,从而唤起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提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原子是一个实心的球体吗?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情感和认识水平,注重问题的思考性、趣味性、真实性,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激发探究动机的目的。
3、利用好化学实验,实施探究教学
在化学发展史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地把学生实验活动融入学习内容之中,淡化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界线,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使学生摆脱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改进实验方案,妥善规划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发展成更为持久、对学生发展更为有利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探究式教学技能的掌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倾注大量心血,不断学习和研究。只有在教学中努力改变以往简单的实证或实验模式,在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探究目标之后,多途径、多方法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活动, 在教与学的长期实践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科学探究才会在新课程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胡久华,王磊,胡晓红.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 :基于我们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02(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中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还对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方面有较大帮助。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目前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真实的探究。目前探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贴上探究标签的不真实的探究, 表现如下: ①模式化的探究。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按照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的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将探究要素变成机械的环节去完成, 对核心要素把握不准, 缺乏探究内涵。②已知结论的探究。有些时候, 学生对教师设定的问题的结论早已知道了, 大家都在 “明知故探”, 使探究变成了验证正确结论的过程。③精心设计、刻意安排的探究。这类课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类似以上的教学中, 学生被动地演练或模拟探究过程, 做着一些不真实、不自然的 “探究”, 严重地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探究。由于目前班级容量普遍较大, 课堂中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所分组的人数过多,学习小组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往往只有一两个同学在做, 其他同学多在观看或等待, 在个别学生得出结论后, 教师一句 “大家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便匆匆结课,使探究课成了少数学生配合老师的表演, 长期如此,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其不利。
3、思维受控的探究。有时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 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和教材的思路进行学习。
4、没有思考深度的探究。由于探究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多, 难于把控, 使教师往往让学生 “浅尝辄止”, 不敢引发深度思考,生怕出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法收场, 进行不敢深究的探究。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 某组同学进行了错误的实验操作, “老师, 我们实验的结果是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不相等?”老师大感意外, “大概是天平坏了, 老师给你们换一台, 重做一次, 其他同学继续汇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引导学生细心排查)故然, 探究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那么, 现有条件下如何上好探究课? 除个人不能改变的条件外, 教师要对探究教学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要进行最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要进行教学策略研究。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环节和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式教学:
1、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动机的需求,让学生带着安全的情绪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信心,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一些矛盾,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个微观环节,都应该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揭示事物的矛盾,从而唤起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提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原子是一个实心的球体吗?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情感和认识水平,注重问题的思考性、趣味性、真实性,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激发探究动机的目的。
3、利用好化学实验,实施探究教学
在化学发展史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地把学生实验活动融入学习内容之中,淡化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界线,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使学生摆脱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改进实验方案,妥善规划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发展成更为持久、对学生发展更为有利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探究式教学技能的掌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倾注大量心血,不断学习和研究。只有在教学中努力改变以往简单的实证或实验模式,在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探究目标之后,多途径、多方法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活动, 在教与学的长期实践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科学探究才会在新课程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胡久华,王磊,胡晓红.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 :基于我们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02(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发布时间】2019/11/6 16:58:42
- 【点击频次】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