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应是这样的

 

【作者】 黄笑笑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良好教学效果,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遵循趣味性、针对性、思考性和探究性原则。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凡一线教师,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采取了情境教学策略。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哗宠的多,搞笑的多,务实的并不多,其效度还有待商榷。也就是说,只有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高度地参与数学思考活动。要达到这样效果,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就不能太随意,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才能起到应有效果,达到教学预期。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一定原则的方法。
  一、创设的数学情境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创设出一个个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竞赛情境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在“0的认识”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时,从“小猴吃桃”这一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小猴来到果园,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数量呢?从而引出没有了用0表示。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的数学情境应遵循针对性原则
  因材施教,是达成新课标“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如何“因材”,那就要针对学生实际,特别是数学现实而教学,那才是针对性教育。而作为教学一部分的情境,也应遵循针对性原则。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创设的情境就没有教学针对性,没有突出数学学习主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让学生思维模糊,思无所向,失去信心和兴趣。例如,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一位教师在教学“元角分”时,安排了“1元钱怎样拿”的情境:教师:“小明要邮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名邮递员”“需要一张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师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师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需要多少钱?”生:“1元钱。”师:“1元钱怎么拿?”饶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无疑是多余而烦琐,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创设的数学情境应遵循思考性原则
  学起于思贵有疑。数学中的教学情境,都是带有问题出现的,我们把这种情境称之为“问题情境”。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以境诱思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寻根问底的探究动机。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一定的原则,即思考性原则,使得学生面对此情此境时,产生思考,能够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关于“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有几只鸡几只兔?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①“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是什么意思?②“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是什么意思?③“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是什么意思?④要问我们什么问题?⑤一般每只动物一个头,而腿的条数有些不一样,每只鸡几条腿,每只兔几条腿?⑥笼里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图来帮助思考!这个例子所反映的问题情境就十分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四、创设的数学情境应遵循探究性原则
  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就应搭建探究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方式去学习是我们落实新课标的重要实践。而创设情境教学,也应为这一目的服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心理,并用科学的思考去探究,讨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创设尽量多的机会,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①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②猜想圆的周长会与什么有关?③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并进行验证探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有效的数学情境来辅助,特别是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实践中,要落实学生主体理念,激发学生全面参与兴趣,就必须创设出集趣味性、针对性、思考性和探究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来,让我们数学教学在有序的情境中获得有效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亚贤,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
  [2]陶宏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J].读写算,2015年。
  • 【发布时间】2019/11/7 15:09:12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