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略

 

【作者】 周 鹏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茶河镇龙观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把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自主意识

  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这种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尊重是前提,信任是基础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报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教师还应相信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杀伤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鼓励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动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及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2.善于倾听。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听每个人的讲话,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并且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在倾听中综合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3.激发、鼓励。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他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主动发展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成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成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的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教自己学。如此,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五、参与教学评价,凸现主体地位
  教学中要给学生以选择、发展、发挥的权利和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促学生,让学生共同提高。小组间参与补充,争辩。以小组为单位,“让一部分学生先优秀起来”,“让一部分小组先优秀起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自己加个问题使其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学生提问题,学生答问题,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班上的后进生平时课上应付,而在交流、讨论、争辩的参与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互评和自评,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充分地凸现出来。
  总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孝大.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1(01) 
  [2]刘元政.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几个环节[J].文学教育(上).2015(07) 
  [3]顾芳玲.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6(05) 
  • 【发布时间】2019/11/7 15:16:27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