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应让学生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叶圣陶先生曾说:“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懂的。”叶圣陶先生这句话道出阅读的重要性。加之,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群文阅读不是几篇文章的简单组合,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要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发展语文思维;群文阅读要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群文阅读还要具有发展性思维,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的价值
(一)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
(二)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快速阅读列为独立学科,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依托群文,从仿写入手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学习语言和表达技能常常是借助于模仿。
1.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看到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时,都可以和学生的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仿写,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
2.仿写课文
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或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也可以是模仿课文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二)找准训练点,随文写作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作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等。这些兴奋点都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心裁。这样,一节课下来,就像阅读一首灵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巧妙融合,好的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三)展开联想,进行改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课文作为基础进行改写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起来,在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把文言文改写为白话文,或者把古诗词改写为记叙文等,都是学生喜欢的习作方式。
当然,群文读写结合的方式与途径还有很多,如: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续写、扩写或缩写的训练,写读后感等。教师在实施群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立足教材,立足课标,精心选择组文,寻找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每篇选文的作用,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要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群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切实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河南教育报刊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群文阅读不是几篇文章的简单组合,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要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发展语文思维;群文阅读要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群文阅读还要具有发展性思维,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的价值
(一)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
(二)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快速阅读列为独立学科,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依托群文,从仿写入手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学习语言和表达技能常常是借助于模仿。
1.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看到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时,都可以和学生的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仿写,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
2.仿写课文
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或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也可以是模仿课文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二)找准训练点,随文写作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作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等。这些兴奋点都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心裁。这样,一节课下来,就像阅读一首灵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巧妙融合,好的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三)展开联想,进行改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课文作为基础进行改写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起来,在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把文言文改写为白话文,或者把古诗词改写为记叙文等,都是学生喜欢的习作方式。
当然,群文读写结合的方式与途径还有很多,如: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续写、扩写或缩写的训练,写读后感等。教师在实施群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立足教材,立足课标,精心选择组文,寻找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每篇选文的作用,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要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群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切实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河南教育报刊
- 【发布时间】2019/11/7 15:34:01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