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转变教学思维促进语文课堂更有效

 

【作者】 王煜涵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和生成性知识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把课堂改革成情感的、交流的、开放的和感悟的课堂,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交流;开放;感悟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爱是最好的教育,对孩子的点滴付出和爱,孩子们都能像早晨沐浴在阳光中的禾苗一样深切地感受到。在教学中注入深厚情感的课堂和教师是最受欢迎的课堂和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所谓的教育。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还可以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辩论;也可以通过观看科教影视剧目增加学习兴趣和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突出教学中的“双主”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形成宽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里身心愉快地学习成长。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通过交流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误区和思维过程,提高教师指导、辅导和点拨的针对性。同时通过交流课堂模式的构建也应用,能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表达和倾听。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和师德引领孩子成长,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所有学科教学都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让学习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图画》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等,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扮演课文剧目;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家长同学听;把教材的语言、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席发言的胆量和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教材的理解和应用。
  • 【发布时间】2019/11/7 15:37:11
  • 【点击频次】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