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的灌输与记忆上,而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与探究,未能较好地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来,即使有应用,也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一题一解、一招一式的个别解决。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谈一下自我体会:
一、精心备课上课,发现课堂教学的聚焦点
教师的数学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的需要,确定教学重难点。这就是课堂交流的聚焦点。教师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针对不同课型和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如,在知识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思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探索的方法与过程。
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例题:学校有90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例题是有关书的问题。我觉得不如换成别的情景,便进行了尝试。改为: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学校买来90个气球,每班30个。可以装饰几个年级?例题情景变化了,学生就来了精神,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练习题:过新年了,老师一共收到祝福短信160条,我们班有40名学生,平均每人发几条?题目与本班的学生联系着,就能让学生打起精神来,同样能够达到训练的效果。这样的题目学生愿意做。教学中力求设计与自己班级和学生紧密相连的情景,尤为重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导入部分,先设计一个动画,利用动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割补法”、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拼合法”,从而提出问题:求圆的面积应用哪一种方法呢?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有的说用“数方格法”,有的说用“拼合法”,有的说用“割补法”,但学生通过继续观察动画却发现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得出圆面积的大小。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圆切开再拼,这样做能行吗?由此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画演示,验证了只有“切拼法”才能得出圆面积极大小的设想,使学生对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把握知识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努力摆脱教材中知识点的束缚,积极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构建新数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把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零散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结构体系,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认真解读教材,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将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来,然后组织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表面积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做为研究对象)。在学生发现、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后,学生对身边经常看到的圆柱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知道圆柱体表面积的该如何计算。教师引导他们联系起刚学到的知识点,即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方法。他们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开始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有的把圆柱体的侧面用剪刀剪开剪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圆柱体的侧面压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圆柱体放在纸上滚一周,有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覆在圆柱体的侧面积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仔细研究学生的潜在状态,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反映到教学思想上,就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解题、轻思路,重知识、轻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展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五、加强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障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理解、巩固、发展、深化、诊断、补救的功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课堂效益后,课堂上练习量很大。这样,老师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用心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来做。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乐做、能做,往往还是多选多做。分层作业,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正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充分备课,课堂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教师辛苦换来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张清.对数学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人民教学,2006,3.
[3]李小金.小议数学教学质量管理[J].西北数学,2007,1
[4]马东.浅析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J].华南教育,2008.7.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的灌输与记忆上,而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与探究,未能较好地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来,即使有应用,也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一题一解、一招一式的个别解决。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谈一下自我体会:
一、精心备课上课,发现课堂教学的聚焦点
教师的数学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的需要,确定教学重难点。这就是课堂交流的聚焦点。教师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针对不同课型和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如,在知识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思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探索的方法与过程。
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例题:学校有90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例题是有关书的问题。我觉得不如换成别的情景,便进行了尝试。改为: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学校买来90个气球,每班30个。可以装饰几个年级?例题情景变化了,学生就来了精神,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练习题:过新年了,老师一共收到祝福短信160条,我们班有40名学生,平均每人发几条?题目与本班的学生联系着,就能让学生打起精神来,同样能够达到训练的效果。这样的题目学生愿意做。教学中力求设计与自己班级和学生紧密相连的情景,尤为重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导入部分,先设计一个动画,利用动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割补法”、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拼合法”,从而提出问题:求圆的面积应用哪一种方法呢?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有的说用“数方格法”,有的说用“拼合法”,有的说用“割补法”,但学生通过继续观察动画却发现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得出圆面积的大小。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圆切开再拼,这样做能行吗?由此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画演示,验证了只有“切拼法”才能得出圆面积极大小的设想,使学生对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把握知识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努力摆脱教材中知识点的束缚,积极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构建新数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把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零散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结构体系,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认真解读教材,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将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来,然后组织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表面积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做为研究对象)。在学生发现、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后,学生对身边经常看到的圆柱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知道圆柱体表面积的该如何计算。教师引导他们联系起刚学到的知识点,即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方法。他们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开始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有的把圆柱体的侧面用剪刀剪开剪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圆柱体的侧面压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圆柱体放在纸上滚一周,有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覆在圆柱体的侧面积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仔细研究学生的潜在状态,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反映到教学思想上,就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解题、轻思路,重知识、轻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展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五、加强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障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理解、巩固、发展、深化、诊断、补救的功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课堂效益后,课堂上练习量很大。这样,老师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用心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来做。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乐做、能做,往往还是多选多做。分层作业,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正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充分备课,课堂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教师辛苦换来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张清.对数学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人民教学,2006,3.
[3]李小金.小议数学教学质量管理[J].西北数学,2007,1
[4]马东.浅析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J].华南教育,2008.7.
- 【发布时间】2019/12/15 12:52:48
- 【点击频次】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