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生活化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才 才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将生活化理念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我们把其教材上知识转化为学生进行道德践行和判知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理念;应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2016年进入人们视野中的,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之后的,又一承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我们知道,传统思想品德教育,说教式多,空洞,抽象,形象直观性差,学生学习倍感乏味。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而生活化理念便在这样背景下进入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了。
  我们知道,一切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作为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给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使其更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把生活化教学的“新血液”注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思想单纯,认知简单,思维方式直接,在学习知识上,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教学,将教学生活化,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谈谈生活化理念在其间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生活经验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采取趣味性教学策略,从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出发,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充分发挥他们对生活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使之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内容并不是空洞的,更不是无用的,而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生活化理念要求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发掘“童心”“童趣”事例,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生活经验,引起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突发情况怎么办》这一课时,我们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流鼻血、眯眼睛、受外伤等常见的突发事件,是怎样处理的,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学习自救方法及解决办法,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学会怎样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
  二、挖掘生活素材设计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前提
  实施生活化教学,必然要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而设计时,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打通,使生活之水流进教材,是我们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利用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那些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没有说服力。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材内容生活化的特点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例如,在设计《好习惯 坏习惯》一课时,我们创设辨析活动,在课堂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好习惯与坏习惯,让学生来判断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分享自己的好习惯并说一说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让学生明确好习惯会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道理。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常用手段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回忆,唤醒过往经历,还能在回忆中体验感悟,引发新的思考。我们知道,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既是生活知识经验的积累,也是对生活感悟的加深,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事件中,让学生间接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变为一个小的生活圈,使学生得到更真实、真切的体验,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作为这一情境的设计者和演示者,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诱发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思考,激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促其他们在体验中、思考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品质。
  四、引导道德实践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学以致用,是教、学目的。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最终实现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在生活中的操作技能,即道德践行力和判断力,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情、意、行。我们知道,教师的说教是抵不上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感受的。为此,我们搭建生活实践平台,采用生活化活动方式,如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展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真实感受。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等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回归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生活化教学,不但要不断挖掘发现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作为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让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鹏,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J].求知导刊,2017年。
  [2]李飞,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2018年。
  • 【发布时间】2019/12/15 12:57:36
  • 【点击频次】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