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上好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
【正文】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作为一种新课型,它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并行发展的全新教学组织形式,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那么活动课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既“活“起来又“动“起来”呢?
1、搜集、分析信息,让学生提前在课外活动起来
人们的认知过程总是由感性到理性,材料是感性的,课本知识是理性的,只有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的认识才能逐步上升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前可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搜集信息,可通过查看报纸、杂志访问、调查、上网等手段进行。上课时将学生课前收集的案例信息,在适当时间让他们展示出来,对理解课本知识起到深化的作用。
例如在讲“·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四个搜集任务,分配给四个小组。第一小组搜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片断:第二小组搜集能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材料:第三小组搜集能表达台湾、大陆同胞盼祖国统一的有关资料:第四小组搜集有关“台独”的种种丑恶行径的材料。并告诉他们这些材料形式很多,包括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带、自制图片等:寻找途径有:翻阅历史课本、校图书室查找有关书籍、网上搜集、报纸、自制图画等,在自己寻找的同时,还可发动父母亲戚、朋友等。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各小组纷纷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潜能。不到三天时间,每位同学都搜集到了相关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台湾风景,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详细过程,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录像带,有余光中的《乡愁》朗诵,还有的同学以漫画的形式嘲讽了“台独”言行。随后让他们分门别类整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搜集材料的大战中学生争先恐后,标新立异,真正做到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社会融进课堂
2、形式多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活动课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此,在活动课的形式上,笔者在以往的班级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具体形式主要有演讲、讲座、辩论赛、实地参观、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内容不同,形式也有所区别,但每一种形式恰当地得以运用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班级统一活动,易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如在“与异性同学交往和与同性同学交往的方式应不应样”这场辩论赛中,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相发言,言辞激烈,正反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一些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超出笔者想象,活动课结束,学生还意犹未尽。看到这种情景,笔者不禁提醒自己:如果教师不多提供这样的机会,学生的许多潜能便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无情地给扼杀了。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争取他人帮助的重要性。
在研究性学习比赛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尽量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不得不相互拜师学艺,弥补自己的缺憾,从而尝到了小组活动的甜头。在个人活动方面,像深入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学生的潜能充分体现。多种活动形式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成果展示,体验成功,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片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广阔天地。在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使学生在成就的感受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例如,“法律维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课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走访、调查、采访、了解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有损精神文明的文化垃圾。根据调査情况,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学生们撰写的报告通过评比、展出、在班级作报告会形式展示其成果。
可见,当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分析、解决了某一具体实际问题时,会有一种成功感,尤其那些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学习思想政治课不是那么难,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是实实在在的。这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这种让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做法为活动课注入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活动本身的表层上,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课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既要体现“活”更要“动”,“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防止活动课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课。活动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而不主导。活动课要注重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真正使活动课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1、搜集、分析信息,让学生提前在课外活动起来
人们的认知过程总是由感性到理性,材料是感性的,课本知识是理性的,只有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的认识才能逐步上升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前可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搜集信息,可通过查看报纸、杂志访问、调查、上网等手段进行。上课时将学生课前收集的案例信息,在适当时间让他们展示出来,对理解课本知识起到深化的作用。
例如在讲“·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四个搜集任务,分配给四个小组。第一小组搜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片断:第二小组搜集能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材料:第三小组搜集能表达台湾、大陆同胞盼祖国统一的有关资料:第四小组搜集有关“台独”的种种丑恶行径的材料。并告诉他们这些材料形式很多,包括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带、自制图片等:寻找途径有:翻阅历史课本、校图书室查找有关书籍、网上搜集、报纸、自制图画等,在自己寻找的同时,还可发动父母亲戚、朋友等。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各小组纷纷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潜能。不到三天时间,每位同学都搜集到了相关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台湾风景,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详细过程,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录像带,有余光中的《乡愁》朗诵,还有的同学以漫画的形式嘲讽了“台独”言行。随后让他们分门别类整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搜集材料的大战中学生争先恐后,标新立异,真正做到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社会融进课堂
2、形式多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活动课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此,在活动课的形式上,笔者在以往的班级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具体形式主要有演讲、讲座、辩论赛、实地参观、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内容不同,形式也有所区别,但每一种形式恰当地得以运用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班级统一活动,易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如在“与异性同学交往和与同性同学交往的方式应不应样”这场辩论赛中,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相发言,言辞激烈,正反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一些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超出笔者想象,活动课结束,学生还意犹未尽。看到这种情景,笔者不禁提醒自己:如果教师不多提供这样的机会,学生的许多潜能便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无情地给扼杀了。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争取他人帮助的重要性。
在研究性学习比赛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尽量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不得不相互拜师学艺,弥补自己的缺憾,从而尝到了小组活动的甜头。在个人活动方面,像深入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学生的潜能充分体现。多种活动形式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成果展示,体验成功,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片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广阔天地。在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使学生在成就的感受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例如,“法律维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课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走访、调查、采访、了解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有损精神文明的文化垃圾。根据调査情况,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学生们撰写的报告通过评比、展出、在班级作报告会形式展示其成果。
可见,当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分析、解决了某一具体实际问题时,会有一种成功感,尤其那些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学习思想政治课不是那么难,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是实实在在的。这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这种让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做法为活动课注入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活动本身的表层上,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课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既要体现“活”更要“动”,“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防止活动课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课。活动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而不主导。活动课要注重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真正使活动课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 【发布时间】2019/12/15 13:21:39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