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 饶文芳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老师们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就必须要考虑到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因为语文是一门有活力的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是教与学双向性很强的学科。正因为这样,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要根据课文与学生实际备好教法与学法。
  【关键词】 学生为主体;积累和运用;优化结构;注重效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新课程深入走进课堂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们都在不断地摸索、学习和成长。 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优化教学?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做一个“有效”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真正地体现到课堂教学中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之所以遭否定,就因为它视教师、教材为第一性的主体,把教学定格在教师讲,学生学这种单一、呆板的模式,而一旦在这种模式下运行,学生就成了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存贮者的容器。 虽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当时那知识总量仅在一定限度内的时代尚能取得一些效果,但面对我们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已没有可能再信守这种传统的模式,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建设现代化的人才。尤其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化的传授知识及简单的培养能力,其重心要移向开发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以人教版小学第7册课文《观潮》为例,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这样,才能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可以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观潮》一文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要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在教学《观潮》的最后一个环节,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不断去学习新的 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不会再是一句空话,我 相信,只要不断的去努力,一定能迎来课堂教学新的天空,
  • 【发布时间】2019/12/15 14:18:12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