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低段的古诗教学

 

【作者】 蒙祯祯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平山镇同古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古诗词以精炼的语言美和节奏感强的韵律美,成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在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于是,在教科版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的编入,是我们教材的一抹亮色,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陶冶情操,在低年级该怎样进行古诗教学呢?这是所有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对的问题。于是低年级到底该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寥寥数字,却意境无限。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和魅力呢? 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 故事是一个创设情境的好方法。 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如果让孩子成为古诗的创编者呢?答案是乐趣无限。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情境对于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比如说在教学唐代诗人李峤的《风》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风和波浪的声音,自然而然的通过画面的切换为学生展现了一个落叶飘飘,鲜花盛开、白浪滔天及风吹竹林的世界。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如教学《悯农》时,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代农民顶着烈日曝晒,脚踏着灼热的土地,手中挥舞着锄头辛苦劳动场面;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画面:一位老农,挥舞着锄头,豆大的汗珠滴进图里,一滴又一滴;同时播放画外音(作者的独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用画面、声音,诵读来唤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反复诵读,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全副的感情来深深体会诗中的形象和意境。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把学生们的感情从粮食的来之不易,对农民辛苦的同情,上升为热爱劳动者的情怀。
  通过“感知形象”进入情境,又是古诗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从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去欣赏古诗作品的艺术性,充分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得到鲜明、准确、丰富的感知,引入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并想象这种情景,接着欣赏课文中的插图,边看边想边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境界。再用多媒体出示四幅图的景色,同时加入录音范读,并配上一首轻快悠扬的古筝乐曲。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的感知器官多次协同参与活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浮动画面,渐渐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学生凝神敛气,如痴如醉,仿佛听到、看到、感受到了叛乱平定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愉快心情,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感知形象”这根贯穿着情和景的丝线拨动学生那一根感情的琴弦,弥补了仅仅依靠词句的抽象诠释,对古诗作刻板的结构和语言分析这一教学缺陷。
  二、抓牢字词,为诵读打好基础
  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只有学生认读和理解了所有的生字,才能达到有感情地诵读。对于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生字开花,形近字比照等。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句离不了篇章,古诗词中的生字的字义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古诗词中的生字的字义有时与我们平时的理解是不同的,如《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指的是高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这个“穷”字,是我们经常说的穷苦吗?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尽,使达到极点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归纳总结,为学生以后的读写、理解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元化理解诗意
  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是语言精华的体现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来理解诗意。 教科版教材中,每首古诗都会配一副插图,孩子们很容易明白画意,如《悯农》其二,借助插图结合自己的实际,很容易就理解这是一首教育孩子爱惜粮食的古诗。低年级的孩子乐于表现自己, 角色扮演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在教学骆宾王的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古诗《鹅》时,选择一段古筝曲,配上主题图,为学生准备一个鹅的头饰,让学生在古朴典雅的乐曲声中,模仿着大白鹅的动作,悠然自得地在前面进行表演,来感受古诗的内容,学生就能很容易的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诗情画意,一首诗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同时也是一副意境幽远的画,让孩子们为自己学过的古诗配画。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更乐于用他们的画笔来直观的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 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在教学时, 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诗中有黄鹂白鹭,千年不化的雪山和行驶万里的船,尤其“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让学生通过玻璃窗看窗外的景象进行理解后,适当的展开想象,为这首古诗配上一副插图,孩子们非常乐于将诗中的事物变成一副色彩斑斓的图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
  四、适当拓展,巧妙渗透
  古诗词从文学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蕴涵着生生不息地文化。 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忽略掉对学生的文化渗透。王安石的《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平平常常,随处可见的鸡,在诗人笔下竟然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加上江南四大才子的威名,以及《唐伯虎点秋香》的轶事 从而激发学生对诗人的仰慕之情和对古诗热爱之情。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积累,鼓励孩子们多读多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爱上我国古典诗词,进而提高他们语文素养,为祖国文化发扬光大作出自己的贡献。
  • 【发布时间】2019/12/15 14:31:16
  • 【点击频次】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