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音乐教育的情感共鸣

 

【作者】 张艺凡

【机构】 贵州省兴义一中教育集团棂星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我理解的音乐,它是情绪的调节器;是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孩子啼哭时母亲的呢喃;它触发人心灵最深处的感受。
  二十二年的音乐学习,六年的钢琴教学,四年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让我无数次亲身体验、感受了音乐给自身和生活带来的乐趣及改变。在不断的学习、提升、成长、历练中,我曾多次深思我学习音乐的根本目的,热爱音乐教学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思考或灵感也许来源于参加了某一次关于钢琴的公益讲座,也许来源于日常最普通的音乐课教学,也许在个人报名参加了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学习过程,也许在享受一场听觉盛宴的音乐会……人必须进步,哪怕是每天一点点,或是每周一小步,或是每月达到既定目标,总之那是自己不甘止步,自我规划的一个个阶段性目标。
  儿时对钢琴的学习和坚持,源于母亲耐心的陪伴,是启蒙教师的循循善诱,规范教学;成年后选择从事音乐教学,是名正言顺的可以选择自己的爱好当作职业;在工作中主动学习、探寻更多新的音乐技能及知识,使理论与技能相得益彰,在每一次零星的收获中体验自信带给的幸福和喜悦。
  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它是陶冶人心灵最好的方式之一,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学生思维情感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意识到音乐对于教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本身的积极性和艺术的创造性,使音乐教育教学包含了丰富的意义。很多人觉得学习音乐很难,或是部分人对音乐这门课程学科歧视,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您心情愉悦时,会情不自禁的哼个小曲儿,当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您会自然而然的轻声跟唱,当您在生活或工作中感到身心疲惫或烦躁不安时,选择舒缓轻柔的音乐,它会抚平您的情绪,让您感到舒适、安稳、平和、恬静,身心和大脑得到放松。
  音乐也有治愈的功能。早在1940年,美国卡萨斯大学就正式将音乐的治疗功能引进课堂,使之成为一个专门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治疗已成为一门成熟完善的边缘学科,已经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并形成了众多流派。上世纪70年代,音乐治疗传入亚洲,在日本和台湾较大的医院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演奏、音乐创编等各种活动。如“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小步舞曲》《Forest Sounds Make Baby Sleep》等,用来当作胎教音乐可舒缓孕妇情绪,提高胎儿智力;“音乐之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振奋您受挫时的精神,给予您不向生活低头的强大力量……
  曾经的我性格内向,不主动与人交流,喜欢安静的环境,大部分时间喜欢自己待在家,应了周杰伦歌曲《安静》中的那一句“只剩下钢琴陪我谈了一天”。也不会主动关心学生,与她们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样的性格无疑是有缺陷的。2017年,我参加了一期奥尔夫音乐素养培训的课程,让我收获到很多音乐中有趣的教学方法,并改变了自己孤僻的性格。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是聆听、欣赏,而是童谣、律动、舞蹈、节奏以及表演等。它引导老师去挖掘每一个生源,去倾听学生,辨别学生各自的特点。奥尔夫的教育原理是综合性、创造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儿童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快乐,也通过破冰这一音乐游戏活动,打开了自己的心窗,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手段,让我舒服坦然的接受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并会主动对他人微笑,问好,关心或帮助。学习结束之后,我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一些方法,循序渐进地融入我们初中音乐课堂当中。初次见面的《问好歌》,基础乐理中节奏的讲解方式及手口并用,全身律动的课堂练习等,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当我与学生们互动,一起在音乐中感受快乐带给的幸福时,心中无限温暖。在音乐的世界里,给学生辛苦学习的一天带来一丝放松和释然,为他们减轻学习压力,我找到了音乐教育存在的意义。
  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版块,学生们也给了我不同的反馈、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积累,甚至是惊喜。结合学校的“六环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展示出来。新颖的课堂模式与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结合在一起,助我获得了“课改标兵”和“教学大赛二等奖”,也必将激励我在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继续报名参加了三期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培训及各类优质课观摩、讲座,争取学到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摸索、沉淀,并结合和应用于课堂教学,达到一个知识丰富、新颖、成熟、有趣的高效课堂。
  在这学期的课堂延伸中,我与学生探讨本土音乐文化。通过上一届几个班级的音乐课流程及学生们的反映,我计划开设一节本土音乐文化课,将本土音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系统地与学生们分享交流。我惊奇的发现,曾经我们误以为初中生为了追求时尚,崇拜自己心中的“爱豆”,只喜欢流行音乐,排斥、拒绝欣赏学习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或其它音乐体裁。殊不知这样的尝试正在改变原来的课堂模式,得到学生越来越多的喜爱。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不知不觉已更加能接纳。当下被抖音神曲洗脑的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及部分成年人也开始改变了原先的音乐认知。在每周仅有一节的音乐课上,同学们无比期待老师可以带给他们一些课本之外的内容和知识。
  首先我与学生们讨论了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一些特色。地理位置、环境、语言、服饰、小吃、生活习惯、民俗等。我们生活在中国西南部依山傍水的一个地区,我们的布依族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是汉语和壮语的分支,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布依族的服饰主要以黑色、蓝色、藏青色为主,相比苗族侗族的盛装较为质朴清秀。布依族的人民喜欢吃糯食,比如糍粑、五彩糯米饭、饵块等,而五色花糯米饭也是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布衣族人们在三月三、六月六这样的民族节日里会举行大型的聚会活动,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这些大部分都是学生们讨论交流出来的信息,由此可见,我们的初中生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我邀请班上的布依族同学教大家讲简单的布衣话,同学们很感兴趣,比如“吃饭 ”发音“ geng hao ”、“睡觉”发音“lao lin ”、“喝酒”发音“geng lou”、“吃不吃”发音“geng mi geng”班上同学学得绘声绘色,笑容满面。
  而后我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布依族最传统的音乐文化“八音坐唱”。它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演出队伍8-14人不等,因为用牛腿骨、竹筒琴、直萧、月琴、三弦、包包锣、短笛等八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寨传承延续着,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形式。2006年5月20日,“八音坐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着我带同学们通过音频或视频,欣赏聆听了布依语演唱的歌曲《布依梳妆》、《恋恋布依》、《吗辽勒》、《望谟敬酒歌》《布依圣境》等作品,接地气的民族特色让学生们倍感清切,多样的歌曲风格让他们觉得甚是有趣。在自主探究的环节中,学生按照他们的理解和音乐审美,将布依族音乐分为两类,大歌和小歌。大歌也就是热闹激情澎湃的酒歌,小歌是温婉优美的情歌和浪哨。同学们还在视频中观察到布依族的蜡染技术和各地区优美怡人的风景。最后学生们告诉我,民族音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和欣赏、接纳、传承、发扬和创新。
  当我播放贵州具代表性的歌曲韩红的《贵山贵水》和张超的《我在贵州等你》时,全班同学默契、开心地跟唱,我想在这样的一节课后,他们会为自己的民族特色、音乐文化引以为傲,更加懂得音乐的多元化,从而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也是不同的,当我提到本地一位音乐爱好者创作了一首名为《大兴义》的歌曲时,同学们反映激烈,表示听过并喜欢,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我在课上播放了这首歌曲,“大佛洞,在老城,那坡旁边是北门;幸福路,老师专,丰都过去到桔山;荷花塘,稻子巷,坪东木贾都一样;杨柳街,盘江魂,还有一个下五屯。一天睁开眼睛就要整碗羊肉粉,大碗加血加肉加旺子吃起安逸得很,吃不饱的话你再去整坨糯米饭,活在我们兴义你会发觉越长越好看。”……说唱加上本土音乐元素,以八音坐唱当中部分乐器的伴奏,课堂氛围被推倒情绪最高涨的境界。
  一节课下来,看到学生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并轻松愉快地了解到了本地的文化、音乐、特色,还大方的与老师沟通自己的音乐喜好,我有了新的收获,并告诉同学们,世界和音乐都是多元化的,我们可以雅俗共赏,也应该正确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及素养。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音乐本身,而是师者用怎样的方式让音乐给学生带来快乐、美好、享受、收获。
  • 【发布时间】2020/1/1 18:13:14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