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免疫防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教学设计

 

【作者】 张 俊

【机构】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课程标准
  选修I课程
  模块1稳态与调节
  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1.5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1.5.4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起的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2.教材分析
  免疫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已有涉及,本课的内容是在原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主要是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基础上阐述免疫的机制、免疫失调疾病等方面的问题。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的良好素材。
  3.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对免疫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知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高中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并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上网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并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
  4. 教学目标分解
  4.1生命观念
  4.1.1知道免疫防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其发病机理
  4.1.2知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和免疫学的应用。
  4.1.3掌握初步的免疫学知识。
  4.2科学思维
  4.2.1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4.3科学探究
  4.3.1通过组织学生课外访谈、查阅资料、课上汇报交流等自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3社会责任
  4.3.1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懂得利用免疫学原理预防各类相关疾病。
  4.3.2通过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3.3通过了解器官移植的重要性和科学性,鼓励学生发扬崇高的奉献精神,为救死扶伤作贡献。
  5.重点、难点分析
  5.1过敏反应、免疫学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因为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种病例很多,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现代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免疫学的应用和学生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增加使命感。
  5.2免疫缺陷病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其中的艾滋病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且无特效药,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懂得预防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6.媒体选择
  教学网页,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的综合应用。
  7.教学程序设计
免疫防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8.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课件、网络辅以导学,学生围绕本课题进行课外访谈、课上汇报交流、网上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强调了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8.1教师为学生提供专题学习网站。在网页上,将课文内容、参考资料及相关信息合理安排,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8.2彻底转变教师―媒体―学生的模式。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课外访谈→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知识延伸。强调素质教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8.3.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网络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 【发布时间】2020/1/1 18:19:49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