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谈农村小学教学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 彭佩珍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洞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点的学困生还存在一定的比例,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及帮助其转化,是当今小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所以,分析教学点学困生形成原因,并且积极正确地对待,最终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困生;农村;原因;转化策略;教学点

  从1992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我都是在农村山区教学点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生源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数量较多。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学生,常常是头疼不已。当然,在一个班集体,又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因此,认真地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各种原因,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找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切入点,把学困生的转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地教育、感化学困生,才能使他们拥有好的教育,也拥有绚丽的人生。
  一、 教学点学困生形成原因
  虽然教学点学困生有许多令人头疼的地方,特别是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但其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有很大差异。据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教学点学困生中的90%是可以通过教育转化的。所以弄清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点学困生自身形成原因。第一种农村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上网打游戏,有的逃课旷课。第二种是学生反应慢和理解能力弱,这一类学生在班级中占一定的比例,老师一般讲一遍对他来说是等于没讲,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对于一些题目,她们看是看了,不理解就随便做根本不思考,结果错了,他们虽然努力在做,但是结果却不理想。第三种是没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有些学生上课自由散漫、非常随便,一不留神他就会在座位上动来动去,等老师发现时会发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做小动作。还有的学生喜欢讲闲话,大家正在好好听课时或静静做作业时,他会在下面窃窃私语,而全然不顾教室里的状况。第四种是家庭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的是因为不会做,所以不做,就当老师没布置作业,有的却是不管是会还是不会做,都不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的爷爷奶奶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去检查、督促、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我现在所教的就有两个这样的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来到学校才叫他补作业,教学点的老师大都是包班的,既要上语文也要上数学,挤出时间帮他们补,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和奶奶也管不住他,久而久之,这类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了。
  2. 家庭形成的原因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稳定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气氛、合理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近几年来,离婚率大大提高,单亲家庭剧增,或再婚,家长没有处理好家庭与子女的感情问题,造成孩子与家庭的隔阂,使孩子心理发展畸形。有一部分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这样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对家庭产生厌恶的心理。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好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忙着赚钱,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他们认为赚钱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我班上有一个是建档立卡户的贫困户学生,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妈妈精神不正常,奶奶七十多岁了,背有点驼,爸爸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在窄窄的家门口养了几百只鸡,为了生活,爸爸起早贪黑干活,孩子每天来到学校鞋底都带有鸡屎,同学们都嫌弃她,说她臭鸡屎,都不喜欢和她玩。每天一检查作业,她都没写,不是说给弟妹扯烂作业本,就说没笔,今天不是说语文书没见,就说数学没带来。还有的家长只顾搓麻将,就丢手机给所带的孩子,让他在那看动画片或玩游戏。有的家长则无节制地上网聊天,刷微信,影响、干扰子女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上升,对学习丧失自信心。长期的压抑、单调、苦闷的家庭生活使这帮学习上自叹不如的学困生又在生活中形成了严重的不利于发展的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产生了了大量的留守子女。这种家庭或把孩子寄宿在外婆家,或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管护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差和精力不足,对孩子的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我现在带的是一年级,一共二十五个学生,其中就有十多个不是爸爸,就是妈妈去外地打工的,有些家长早出晚归的,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时,孩子又睡觉了,难得和孩子见上一面,更不用说辅导他们学习了。
  3.学校原因
  (1) 学校教育工作方向的失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关爱学困生,转变学生观、教学观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了晋职、晋级唯分数论,无视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有的教师对学困生则采取歧视的态度,总把“你怎么那么笨啊”挂在嘴边。(2)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在学校中,不尊重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教师动不动骂学生笨、蠢,甚至用各种带有侮辱性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学生,如罚抄五十、一百遍之类;有的老师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使学生缺乏兴趣并产生厌恶心理,尤其对成绩偏差的学生另眼相看,一旦发生不好事情,首先猜测到的就是这些学生。学生在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还承受着精神压力,就更容易引发种种心理问题。(3)新课改对于农村学校来讲,特别是教学点,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施都相对滞后,严重的师资不足,造成教师课业负担重,教师基本是包班的,有些还是上复式班,担任课程多,每天连早晚读,要上五到七节课,分配到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有限。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虽然农村小学教学点学困生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但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逐渐转化学困生。
  1.“细心”呵护学困生,让学困生“能学”。 鉴于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定期和学困生家长交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真正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积极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制定学困生定期家访制度,建立学困生家庭档案,深入了解学困生在家庭中的动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
  2.“爱心”感化学困生,让学困生“想学”。 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小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教育理念对农村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要通过继续教育、专家讲座等方式,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意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意义。对待学困生既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要尊重学困生、热爱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点关怀、一点微笑、一点鼓励。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关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3.“真心”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爱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感染学生,激发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期望性的语言和行为去感染学困生。常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肯定行”“你进步了”等鼓励性语言。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课堂上鼓励学困生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根据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专门设计难度较小的题目鼓励他们回答。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自信心。抓住每一点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在课堂测验、作业布置等方面实行弹性作业、弹性评价。作业全部正确的给予“你真棒”“你又进步了”等鼓励性评价;出现错误的地方标注“?”,启发学困生及时纠正。这样使他们逐渐跟上教学进度,达到基本的要求和标准,最终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学困生转化的目标。
  4.“耐心”指导学困生,让学困生“会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发展,这对农村小学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教师要适时地对小学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不仅教给学生提高观察、阅读、思维、记忆、动手等能力的方法,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通过学法的指导, 培养农村小学教学点学困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对学困生要做到“爱、严、宽”,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帮助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上,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重视课后辅导,引导学生认真书写,并独立完成作业。当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在课后抽适当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的督促和辅导,尽量使学困生自己做。此外,还应倡导合作学习,在班上开展“结对子”活动,以优生带差生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总而言之,对教学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作为教学点的一线教师,更要艰苦奋战,积极发挥无私奉献精神,贵在坚持。我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有一天,这些迟开的花朵一样也会艳丽夺目,相信学困生在老师爱的阳光沐浴下会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20/1/1 18:22:01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