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剖析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摘 要】 “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小学语文中,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需要立足阅读,将核心素养的概念渗透其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本文将以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对象,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自我阅读存在的问题和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有效阅读。因此,了解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剖析小学生自我阅读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成为现代教师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
什么是核心素养?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包括三个维度: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审视如今的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这里的灵魂包括爱、善、美。那么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课程标准》总目标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总体上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分为1.人格雏形的素养;2.关键语文能力;3.提高阅读素养;4.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5.沉淀文化,提升审美教育这五个方面。
二、 小学生自我阅读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成分。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学阅读教学也成为了教学难点之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兴趣不高
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对于阅读的认知上,仅限于应试作业、考试得高分等。学生们大多数在阅读文章时,只是机械式阅读,目的是为了做题找答案,并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也不能深刻体会到读书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对阅读缺乏兴趣。
2.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不强
基础知识薄弱,识字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若学生们识字太少,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频繁查阅字典来辅助阅读,学生们很快就会失去阅读的耐心;且字词的不认识,造成了对字词的不理解,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学生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因此不喜欢阅读。
3.家庭不重视,缺乏亲子阅读
阅读不仅局限于学校,家庭阅读也一样重要。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有老师带领阅读一定的书籍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在家与孩子享受阅读书籍的重要性。学生们只在校阅读,回到家后家庭未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们的阅读时间大大减少,同时也失去亲子共同阅读的乐趣。
三、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一) 教师辅导,助力学生快乐阅读
1.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开启合作学习模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阅读能力中的意义重大,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课上,容易走神开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让小组成员轮流展示学习成果,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保持并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度。当然,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2.多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国各地为了支持市民阅读,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而教师为激励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应在学校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举办读书比赛等,刺激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
3.多种教学形态,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阅读材料题材不同、课型不同,所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形态、不同指向的课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指向文化感受的“经典赏析课”——老舍的《养花》,通过文章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体会到养花过程的乐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亲自动手养花实践,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如果只是一味的口头阐述,学生单凭想象,是无法体会的;再如指向语言积累的“积极背诵课”——《荷花》,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相册、荷花图片和视频等教学工具,当学生们学到“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时,一边播放与荷花相关的图片视频,一边让学生朗读,这样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意识,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这一情景,背诵记忆起来就更容易了!诸如此类的教学模式,为阅读理解增添了趣味性与直观性,学生们会在阅读课上更专注,在乐中学,趣味阅读。
(二) 家校合作,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学到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拓宽视野。对于此,校内校外应通力合作,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如书店购书、运用信息化工具获取电子书等,丰富书籍资源。当然,教师和家长也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挑选合适的书籍,避免阅读到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让学生更好的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三)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有效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对阅读的学习与理解。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下细细品读文章,准备好一支笔,当阅读到好词好句时,及时做标记与批注;若有所感,将自己的想法在文章对应的空白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以保证不会让自己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如流星般转瞬即逝。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的理解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再次阅读时重温或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2.朗读背诵,学以致用
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多朗诵,带着感情色彩将文章多朗诵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代入文章情景,以情悟情,这样做学生能提升自己的语感,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学生要将好词好句背诵下来,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去,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也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1.善用工具
(1) 善用词典或搜索工具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字词的理解至关重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会使用纸质版字词典或电子搜索工具,当遇到不懂的字词时,通过查找理解其含义,并做好笔记。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更是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
(2) 善用信息化工具丰富书籍阅读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来丰富自己的视野,也能合理利用互联网工具来获取更多的课外书籍。通过搜索合适的书籍获取电子书,弥补纸质书的不足,双管齐下。当然,学生也应提高自己的判断力,筛选出合适自己阅读的书籍。
四、 总结
阅读是运用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EB/OL].https://www.ruiwen.com/xiao/
news/27497.htm,2017-09-14.
[2]陈春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1:14.
[3]吴钰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5,15:67-68.
[4]刘淑晶.阅读起步,从呵护开始[J].师道 教研,2014,04:51.
- 【发布时间】2020/1/1 18:24:19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