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作者】 奉 鑫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和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教学课件,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对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是通过板书分析、提问探讨的办法来解决。用多媒体手段后,可以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问题场景。教学内容从抽象转为具体,从复杂转化为简单,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见,从平淡转化为生动,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散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将第一课时中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直接印在PPT上,这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可以直接让学生对着屏幕直接朗读,同时还配有相应的图片,“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田里的冬水”等画面都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里,现在学生对于田园的景物,什么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等这些完全没有概念。同时也能让学生轻易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中,解决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的一切认识、求知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会带给学生变化多端的画面及特殊的音响效果,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触景生情。多媒体展示中,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等多种感官训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更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刚刚接触初中课文,对于第一课时的学习,老师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一些生难字对于学生还是有一些困难的。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下载的专家朗读,效果非常好,其中还配有轻音乐,我和学生都沉浸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学习的兴趣也在不自觉中增加了,教师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听完了朗读,我再带领着学生们跟随着轻音乐一起朗读。有音乐的配合,我和学生们读的更加有感情了,更加整齐了,学生们比平时都要认真,我们一齐读完了整篇文章,大家好像还沉浸在朱自清的文章里面。
  三、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身在其中
  在教学五年级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山居秋暝》的时候,我用PPT展现了诗人王维的雨后山村的晚景图。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了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样一幅具有深意的图画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不容易理解。PPT呈现的晚景图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而体现出在山村的悠闲自在,心情愉悦和舒畅,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身在其中。
  《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描绘了大量的景物。整首诗中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首联、颔联、颈联、都是描写的景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现在的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时间和机会都非常的少,对于这些景物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和印象。教师此时就能借助PPT给学生们呈现出来,图片是比一切语言更具有说服力的武器,老师形容或者描绘一百句不如一张图片来的直接、来的直观,多媒体技术对学生们帮助很大。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城里的学生的都没有见过竹子,莲花,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孩子,打鱼为生的人和渔船。学生们只知道洗衣服在家里用洗衣机洗,甚至都不知道莲花就是荷花,更加没见过打鱼人、打鱼船;学生们只知道在海面上行驶的轮船、货轮······城里的孩子怎么能明白和体会到山村生活的惬意和悠闲呢?只能靠这些景物的呈现来体会揣摩。PPT就能清楚、明白的教会学生们。这真是个好帮手啊!
  四、巧用多媒体的形象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实物;或打个手势作个动作等等。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种多媒体帮助理解词语句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区别和汉字的笔画顺序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亭’’与“停”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可利用课件先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让一个人走到亭旁停止,打出生字“停”,使学生对两个字的形义区分印象深刻了。在教学汉字的笔画顺序时,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先写哪一笔,这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来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类型字的书写规律、书写过程、一笔一划,使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直观,自然学得牢固、记忆深刻。如在教学《詹天佑》这课内容,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我通过制作动画课件,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演示,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了。
  总之,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热爱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情境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0/1/1 18:35:19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