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学生从小树立“乐学”精神

 

【作者】 黄国英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完小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担任低年级教学的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树立“学海无涯乐作舟”的乐学精神,而不是灌输“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思想。
  新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充满愉快,又要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有特色的发展。马卡连柯也曾经强调:“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因此,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愉快、幸福,便是我们教师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充满愉快?让他们从心底里把学习看作一件乐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乐学情操的培养。因为,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任何良好的情操,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在每个儿童身上必然形成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的。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萌生和发展情操的可能性,具备了教育培养的成熟条件。同时,小学低年级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小培养乐学情操,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个性特点,对一个人日后接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走上社会后的终身学习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要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操,就要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因素。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教师必须遵循情感与认知的互动规律,积极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调动和发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情知互促局面,寻求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情感活跃因素,将情感因素使用得恰到好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科学而又周密的安排,并反映在教案中,而不是依赖教学活动中的临时发挥。力求调动以快乐为中心的各种积极情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有助于使教学符合他们天真活泼的天性,使童年学习生活充满幸福愉快,还在于他们纯洁无瑕的心灵正处在旺盛的成长时期,正是行为塑造、情操培养的最佳时机,使他们在快乐积极的情绪状态中迈入人生的学习生涯,避免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要带着儿童的心理进入教学设计,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联系并组织存在于学生周围的喜闻乐见的各种影响因素,精心设计各种教学表达方式,通过多角度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的作用,让其获得生动完整的认识。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抽象变为具体,改静听为动手等,尽量使学生在立体的感觉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一种舒心悦目的感觉;善于保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倾注到每一堂课中,用自身振作、愉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潜伏”的积极情绪;善于及时把握有利于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畅述各自的创见,表达内心的感受;善于经常配合教学活动主题,变换布置内容,既能保持常换常新的环境刺激效果,又有隐性教育效果,使学生的精神始终处在兴奋状态。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反应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如,对作出良好学习反应的学生,哪怕是奖励一片纸质的小星星,或是在作业簿里敲上一枚象征小红旗的印章,甚至是在某一瞬间报以赞许的目光,扶摸一下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一些细微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喜悦和鼓舞,藉以激励其上进心和满足感。总之,一切以快乐情绪为操作点来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在其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逐步养成想学、乐学的习惯,为他们踏上人生的学海之舟,奠定快乐的起点。
  • 【发布时间】2020/1/1 18:39:26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