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江 醒

【机构】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德育的教科书。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正是今天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独特丰富的教育内涵,发挥这一综合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优势,责无旁贷地在教学中进行公民道德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充分挖掘与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爱国正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利用中国近现代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要进行改革开放教育。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的出现,无一不是政治改革的结果。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充分联系统治者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3.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但统一是大趋势,是长期的,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现在,港、澳回归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将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中学生将来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传统美德教育
  1.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如孙膑双膝被残而作《孙膑兵法》;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奋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王羲之练字洗笔成墨池;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二、进行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一)时代性原则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继承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通过德育渗透,加强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德育渗透的现实性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把历史讲得更贴近于现实,给学生提供分析现实社会的借鉴,帮助学生看清时弊的根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到时代感和历史感相互交融。
  (二)实践性原则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解决由知到行的转化。历史知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应开辟广阔的途径,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参观革命胜地、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意志磨练,从而优化德育渗透效果。
  (三)趣味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着力渲染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从而点燃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兴趣,达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四)情感性原则
  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这份真挚感情,溶入历史教学之中,就会与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从教学实际来看,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等正面人物的感染力最强。许多学生都通过平时阅读人物传记和课堂上感悟有血有肉的中外历史名人而对自身产生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德育渗透的情感性,才会使德育渗透具有实效性。
  总之,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历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让中国漫漫历史中透露出的精髓民族文化,真正能够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0/1/1 18:46:15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