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

 

【作者】 王 炜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天真活拨、较强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自尊心,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攀比性、虚荣心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矛盾也在逐渐加大,比较容易引发心理障碍。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分析当前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以帮助初中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走出心理阴影,顺利完成学业。
  一、当代初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无疾病;一个是心理健康,心情舒畅。两者健康,才称得上健康,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进。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测量量表上一般有以下一些依据:一是情绪是否稳定而愉快,这是衡量的核心标准;二是智力是否正常;三是思想和行为是否统一,如不统一就是有病的表现;四是反应要适度,反应过快或反应迟钝都不健康;五是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六是年龄是否符合心理年龄特征。有资料表明,当前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由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10,这些人易患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某些皮肤病等等。由此可见,不良心理因素对健康危害不亚于病菌,而良好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则胜过保健品。这里必须强调指出,一些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是才是得了病。发脾气、摔东西时就不是病。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家长应对照自己孩子有上述心理问题方面的表现,切不可等闲之。
  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活拨、虚荣、追风、网络游戏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不少初中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例如在孤儿、单亲或是离异家庭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另外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不少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引起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性格,其中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虚荣、攀比的心理问题占有相当比重,有的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2、学习压力造成的严重心理问题
  问卷调查中学生问题最多的要数学习压力感,有1/3的学生存在这方面的心理问题。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常见的疑问有:学习努力了,但成绩上不去怎么办?如何排除注意力障碍?学习时总感到疲劳怎么办?课上犯困为哪般?如何消除学习上的紧张、焦虑?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厌学怎么办?还有自卑心理在作祟,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冷,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同时,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朱动性;在学习上会随大流,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另外,有些中学生认为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加之心理上的重重矛盾,如:渴望尊重却遭受歧视,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造成厌学等心理问题。这也是导致其它心理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适应能力差,不能较快地融入中学生活。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刚入学的新生当中,他们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很难适应,不能及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从而产生情绪波动。这种心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便会出现虚荣、追风、玩游戏等心理问题。
  4、交际能力差,在当代中学生中,有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人与异性在一起时感觉不自在。有抑郁问题的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严重的可能有自杀念头。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理烦躁。不踏实。造成这种问题的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有心理不平衡问题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初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村镇,有的从大城市回到当地就读,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养成也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从而导致打架、群殴;面对老师的苦口泼心当成偏见,甚至师生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6、情感问题也成为初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青春萌动,好奇心强,男女生交往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群殴等现象。初中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018年12月底,一位13岁中学生锤杀自己的父母亲等,众多案例表明,情感危机已成为引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构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治教育新模式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不良倾向。所以需要我们老师构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治教育新模式
  1、努力创新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治教育形式。一方面,进一步利用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园、社区举办道德宣传栏,定期举办相关法治讲座等,向中学生系统介绍和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中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些基本心理调节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利用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心理热线、QQ等形式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的匿名性和无约束性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发挥其时间具有灵活性、信息反馈迅速的优点,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全面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治教育队伍建设。首先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置专项资金,培养和引进一支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社团成立心理健康协会,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社团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活,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力开展阳光心灵活动。只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感受生命的美丽。只有拥有阳关心灵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广泛开展阳光心灵活动,能够帮助中学生用爱与科学知识塑造健康美丽的心灵,让内心世界洒满爱和阳光。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听好歌,多与人交流,让他们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灵,提高他们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感动,从而对生命充满信心和敬意。
  4、加强恋爱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或迟或早会对异性产生倾慕、爱恋之情,这是身心发展的必然所致,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否则就会陷入种种困惑,甚至无法自拔。因此加强对学生恋爱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理智地对待爱情和婚姻大事,正确地对待恋爱中的各种矛盾,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其次要教育学生摆正爱情与成才位置。使他们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理智地处理好爱情与成才的关系,在有限的青春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发布时间】2020/2/13 8:49:45
  • 【点击频次】361